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大夏风云录 > 第40章 无以养家,何以报国?

第40章 无以养家,何以报国?(1 / 2)

 推荐阅读: 山村小农女 人在异界,养的宠物可以灭世 穿越六零年代宿主劝你要善良 三岁的我,百兽团宠很正常叭? 军婚超极甜:七零兵哥哄我生二胎 当系统赋我千亿倍战力,我无敌了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高武:睡觉两年半,有系统过分吗 顶香出马的那些年 末世:复刻诸天万界
最新网址:hbcjlp.com

萨尔浒之战第三个败因是战略失误,指挥不当。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杨镐既不知己也不知彼,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所以采取了分进合击,四路会攻的战略。这是优势兵力下的打法。

的确,单论人数,大夏方面确实占优,但如果把士气、天气、地形、情报、磨合度等其他因素加进去,大夏实力处于劣势。

加上杨镐大军来源太杂,名义是兵分四路,实际上是兵分十二路,各顾各的,给了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的机会。

第四个败因是帅将不协,军令不从。杨镐的部署是四路大军在二月廿五出兵,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兵马虽分四路,出边之时,须合探合哨,声息相闻,脉络相通。”

按照杨镐的要求,因为行军路线各不同,各路指挥官应该合理安排行军速度,互派探马通报位置和行军线路,齐头并进,相互配合,以便同时能够到达赫图阿拉。

这样的话,即便努尔哈赤集中兵力歼灭一路,也来不及阻拦其他三路大军围攻他的老巢赫图阿拉。但南路军和西路军一慢一快,并没有按杨镐的部署行军。

李如柏怯战龟行,所领的南路军奇慢无比,迟迟赶不到主战场,后来明知东路军中伏,见死不救,最后南路军的二万五千人是不战而溃逃,并没有参与萨尔浒之战。

而杜松贪功冒进,西路军一路急行军。本应与马林的北路军互为犄角之势,结果西路军比北路军整整快了一天路程。更要命的是,杜松还要分兵。

由于车营及火炮辎重难以渡河,杜松在浑河第一次分兵,自己率轻骑先过河去打萨尔浒城,留下火炮部队慢慢过河。拿下萨尔浒城后,杜松再次分出一支部队守城,自己马不停蹄进攻吉林崖。

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杜松一路急行军本就犯了兵家大忌,兵分三路再犯大错,孤军深入最后铸成大错。

这时候,努尔哈赤的六万骑兵赶过来了。杜松的西路军有三万兵力,实力最强,装备最好。但此时一分为三,近战部队得不到火炮部队的支援,火炮部队得不到近战部队的保护。

以逸待劳的努尔哈赤对上了一路疾行的杜松。不到一天时间,杜松全军溃败,等不到马林的救援。最强的西路军败讯传来,士气大跌。

四路大军并没有严格执行杨镐的战略意图,彼此之间又没有配合,被努尔哈赤集结优势兵力逐个击溃。努尔哈赤五天之内,连败三路军。兵败如山倒。

第五个败因是家贼难防,军机泄露。从事后来看,努尔哈赤的行军路线非常精准,可以说是料敌如神,像是开了全图。

努尔哈赤是怎么知道敌军的战略意图和行军路线的?这肯定是有内鬼报信,再加上暗哨侦察。相反,大夏部队对敌军动向一无所知,而自己行动全被对手掌握了,犹如盲人骑瞎马。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在决战之前,已经先赢了情报战。

第六个败因是人才凋零,将军暮年。萨尔浒之战中,大夏的指挥官年龄太大了,杨镐、杜松、马林、刘綎、李如柏全都过了花甲之年。前线指挥官中有一个、两个老将军也很正常,但全是老头子,这就和万历帝的怠政有关了。

就在努尔哈赤攻打抚顺的前一个月,大学士方从哲就请求皇帝开科选才,选拔官员。当时,大夏朝廷的官员缺位已经到极其夸张的地步了。

内阁大学士通常是四、五人,但此时整个内阁就方从哲一人。一人成团,一人独相。方从哲屡屡上疏请求补阁臣、用大僚、开科举。

“大学士方从哲请补大僚及科道诸臣,言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这里,方从哲说的风宪重地主要指的是监察、法纪部门。

中央监察机关空署,肯定让地方官员欢天喜地,没有人监督了。但法纪部门无人,却让百姓笑不起来。两年前,发生了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

一百多个罪犯的家属们聚集在长安门上访。原来,这些罪犯所犯之事轻微,最重的也不过是关个二、三年,就放出来了。

可是,就因为司法机关无人量刑,狱警不敢放人,只好全关在监狱里,等待新官上任以后再审判。结果左等右等,经年累月不见新官上任。旷日持久,好多罪犯竟老死在狱中。好多嫌疑犯竟然熬不到审判之日。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看万历皇帝无动于衷,方从哲继续上疏。“是日,大学士方从哲陈目前急务在补阁臣、补大僚、补言官、发帑金四事。”

“今中外戒严,转饷征兵,所望辅臣赞襄不浅,臣精力既衰,神识昏眊,皇上奈何以安危大计付一病夫之手,亟简阁臣以分主忧,时内阁止一人,尚书止四人,侍郎止四人”。

朝廷的六部是最重要的行政机构,居然缺了两个尚书,八个侍郎(六部副职)。吏部尚书赵焕也屡次上疏,建议皇帝用人、发饷、罢税、宥罪、听言,指出现在朝中六科给事中仅六员,缺编五十一人,御史仅十四员,缺编一百二十二人。

给事中空岗率89%,御史空岗率90%。一个人要干十个人的活,国家机构近于瘫痪。地方上也好不到哪里去,有四地的一把手长期没有担任。整个朝廷文官武将缺编现象非常的严重。

除了岗位缺人,大夏朝廷官员的老化、断层也是一天比一天严重。很多官员早已年过古稀,疾病缠身,去意已决。但是,万历一般都是不批辞呈,不准离职。

比如,方从哲屡屡上疏要求用人、发帑,得不到批准后,便六次辞职,都是不批准。而方从哲的前任叶向高,其经历也和方从哲大同小异,也是一人独阁。

三十七年二月,叶向高曾经上疏哭诉大僚凋零。“今吏部侍郎杨时乔业已病故,户部尚书赵世卿病将一载,兵部尚书李化龙病尚未愈,刑部尚书沈应文、工部侍郎刘元霖、都察院都御使詹沂皆称病笃,只一礼部侍郎杨道宾尚在供职”。

四十二年五月,叶向高再上疏哭诉朝中无人。

“今九卿共止六人,奔走支撑日不暇给。而其最苦者,如户部之李汝华,以一人兼尚书、侍郎之任,又兼维督仓场,米盐簿书凌维繁琐,手口俱瘁。而加以粮饷之难,挪借未几,告匮又至,奈何无一人分其劳。

礼、工有山陵之事,既困其人,亦轻其典。刑部一侍郎且兼都察院,三法司重地,寂寥乃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