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家虽然也是裂开了,但南宋我就懒得说了,因为赵构他本身都没儿子,建立南宋以后还是过继了太祖一脉。】
本来日子就很难过的赵构,又被提到一个他恨不得被人忘记的痛点。
赵匡胤也没多高兴,南宋是他的后人又怎么样?
也没个出息的,最后还背了亡国之君的名头,他二弟甩锅是一把好手啊。
【接下来便是元朝的真金太子,原名是孛儿只斤·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子。
其实他上面是有个哥哥的,但在忽必烈继承汗位之前就去世了,没把人算在内。
真金太子并不如何出名,元朝皇帝也就头尾叫人知道的多一点,再加上一个还在草原的成吉思汗,但他确实和想象中的异族不太一样。】
始皇帝再一次听到成吉思汗的名字,完全忽视掉了一个小小的太子。
不过今日的内容他本来没多放在心上,只不过听了这么多,发现养儿子这件事还真不容易,各有各的难处。
赵匡胤脸色可不好,虽然大宋被踩了很多次,可之前天幕没有细细的讲述元朝,叫他们好歹还能自欺欺人,可这次确实无法逃避,他们真的被异族亡国了。
【真金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一个接受儒家教育的太子,而且加上祖上的血脉和忽必烈的要求,并没有被儒家忽悠,反而是一个偏儒化、汉化的太子。
年幼时,真金的父亲忽必烈还在为着汗位奋斗,可也没落下儿子的教育,搜集了一批的汉人儒士,当然是不是绑在马上抢回来的咱们不得而知,还叫姚枢作为老师,勋臣之后作为伴读。
别的不说,人家抓教育是可以的,小时候的父爱还过得去,就是当皇帝的好像都避免不了父爱逐渐消失这件事。
姚枢是什么人啊,是着名的政治家、理学家,还被誉为‘以儒家为元朝开国名臣’。
他教真金便是‘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性’。】
宋朝人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便是姚枢这个名字,好像是汉人吧?
林书倒是不批判这个立场问题,因为为元朝做事的不在少数,说到底异族的人数绝对不占优势,汉人占的比例还是巨大,这也是为什么异族王朝基本都寻求汉化。
人太多了啊。
“这异族教孩子还挺正常啊。”
不少人都没说话,这些东西他们听得心里古怪,夸也夸不出口。
忽必烈倒是满意,不过,什么叫做父爱都会消失的?
真金同样为这句话思考,并不需要多聪慧才能理解的一句话,却是掀起元朝无数人的心思。
这不就是意味着太子的位置……
【姚枢并不单单是真金的老师,还是忽必烈的谋臣,他后来随忽必烈征战,教书的事情自然得搁置,但是真金的教育不能搁置啊,所以有了第二位老师窦默。
这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是一位理学家和医学家,只能说人家真就是多项技能在手啊。
忽必烈当爹的对老师的态度也是拎得清,出征前把自己的玉带钩赐给窦默,叮嘱他不用客气,他是自己府里的老人,我儿子不听话你只管处置。
虽然说窦默不可能缺心眼子到真把真金当作儿子训,但起码有了这个态度,当儿子的态度就得提高一层楼,老师得到足够的尊重,那还不得往死里报答啊。】
不少溺爱儿子的家长倒是有些心虚,但在古代尊师重道绝对是主流,许多人觉得他们做得也挺好的,直接和夫子说您直接往死里抽,我家孩子皮实。
诸位夫子瞧着眼前特意被家长送过来加粗加长的戒尺,不知道该欣慰还是无语,最后只撂下四个字:成何体统。
【两任老师都是偏儒家教化,当然不可能在忽必烈眼皮子底下做什么手脚,但真金本身确实是一个接受汉化教育的小朋友。
等到忽必烈即位,对儿子的封赏也不含糊,第二年直接封真金为燕王,领中书省事。
嗯,这才是正常的培养儿子的套路啊,别管以后猜忌不猜忌,但前面你培养的过程不能少啊。】
赵匡胤:听到了,听到了。
赵德昭\u0026赵德芳:心里就是很复杂,被人家刺到眼睛了。
【儿子大了,自然就得考虑立储的问题。
真金自然是那个最被推举的,蒙古传统的汗位是通过一个叫做是忽里台的大会推举,真金这边还有之前的那些老师和汉臣推荐,忽必烈还是给了真金正统的名号。
册封太子这件事其实也是忽必烈用汉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对蒙古传统汗位继承的变革。
真金这个太子也没寒碜,该有的配置都得配齐,设立了宫师府,还有将近四十名的汉臣官属,在这种环境下,真金日后坚持汉法也能理解。】
【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真金奉命送前任帝师回吐蕃,但他字却是在藏区滞留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当然这两年里他不是去当喇嘛了,真金在这两年里担任施主,藏区又盛行大法会,他便和喇嘛广结交,参与进来的民众有数十万人。
真金不可否认的在这段时间受到佛教的影响,但也只能是影响。
人家的任务可不单单只是和喇嘛和民众打好关系,还在那观察当地各个势力的关系,回到朝廷后立马给他爹写明奏折,派人去镇压,顺带还把和伊尔汗国的路给打通。】
瞧着展现出来的区域舆图,这可不单单是镇压本土势力而已,对于周边像是印度这些国家,还有西北诸王都有威慑作用。
日后若是有不臣之心也方便动手。
百姓听得不是很明白,但其他人都看出来,这位太子确实不一样。
【如果这么一直下去,真金应该能顺利的继承,但可惜的是人心易变。
忽必烈早年应当是对汉法比较支持的,从他给儿子找老师还有汉臣就能看到。
但是慢慢的忽必烈对汉法的兴趣在逐渐减少,加上之前那批开国的汉臣逐渐去世,另一排的阿合马开始逐渐被忽必烈信任,其他的汉臣自然把希望寄托在这位真金太子身上。
真金为首的汉法一派和阿合马一派真就是尖锐的对抗,不死不休的那种,都恨不得下手教对方不得翻身。
两人持续的斗法有好几年,后来阿合马被刺杀,真金哪怕当时在忽必烈身边都卷入到这件事里面,最后阿合马去世。
真金这会儿还没意识到危险,提拔汉臣,还叮嘱若是真有利国利民的事,不要害怕改变和阻挠,万事有他。
接着还启用了大批的汉臣,接下来的几年这位太子不断的推行汉化政策。
他要求蒙古国子生学习汉文,奏请开设科举但没有被通过……
看着是大权在握,但所有的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他爹手里,而且,太子殿下,您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