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骂要是能完全忍住不还嘴,也有点困难啊。
不少还年轻的官员立马给自己在心里示警:前车之鉴啊,前车之鉴。
唐介本人都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么个结局,王安石只觉得他运气都不该该如何说,这个锅他肯定是得背了。
【第二件事就是吕海被贬,这个也很诡异,因为这个人这件事和变法没有关系,王安石的运气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神宗的娘高太后最喜欢的儿子不是当皇帝的神宗,婆婆脾气好,公公丈夫死得早,当儿子总不能为了弟弟的事情忤逆他娘,导致高太后就把神宗他弟留在皇宫。
历代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皇宫里最好只有皇帝加皇太子两个男人在,其他皇子一律赶出去。
神宗不好说什么,但当臣子的看不惯啊,年纪那么大的皇子往皇宫钻名声也不好听啊,又不是只有他娘在皇宫。
有个叫章辟光的谏官就上书请王爷迁外邸,高太后像是戳了肺管子啊,命令神宗一定要严格查办章辟光。
满朝文武一个个都不说话了,王安石这会儿站出来为章辟光说句公道话,表明他没有任何错误,人家就是谏官啊,再说这件事又不是他针对谁。】
所以,这和吕海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诡异的事情发展出现了,吕海开始弹劾王安石了。
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讲述这无法理解的发展过程,吕海写弹劾奏章,王安石被骂得十大罪状都出来了,什么慢上无礼、怙势招权,甚至还有个吓死人的动摇天下。
或许吕海本来就是要参王安石,但借着高太后和章辟光的事情发难使得整件事十分滑稽。
宋神宗听得都无语了,他没办法明面上反驳他娘,但你在这说得是不是太危言耸听了一点啊?
贬远一点,越远越好。】
王安石忍不住嗤笑出声,说实话,他都觉得这些事情十分好笑。
其他朝臣则是脸上无光,虽然他们反对,但这些事情怎么说出来如此滑稽呢?
难道是队友智商不太行?
吕海肯定不是因为这么一件事才写出骇人听闻的罪状,但你借着一个站不住脚的由头发作,只会让整件事充斥着荒诞。
【反正这些事情都被安到王安石的脑袋上,按照道理来说,这样的战绩别人反对变法、不屑他的为人也得避着点,可偏偏没有。
政事堂的朝臣们闲聊着就开始唇枪舌剑,王安石只觉得他们吃饱了没事干,但人家用的还是‘公辈’的超级敬称,还挺反差。
但人家回复他的时候就是“君”,不说不能用吧,但放在两人的年龄和身份上不合适,都可以算是故意的蔑称。
不过王安石不会计较这种东西,他的心思还是在青苗法上。
顶多偶然闲暇的时候会疑惑,为什么他名声那么坏,他们却是不怕他呢?】
宋神宗听着这个描述,简直和他认识的介甫完全不一样。
苏轼眼神也是一个劲的瞟,还发出细细簌簌的笑声。
苏辙想要自家兄长老实点,别觉得可以用文豪护体,被收拾的时候就知道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