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只觉得气得发笑,说吧说吧,正好把一切都摊开,左右他老赵家又不是第一次丢脸了。
你们也别想逃。
【不要忘记王安石和宋神宗变法一开始的诱因,国库没钱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抓钱,只不过青苗法到底是和农业有关,所以王安石不敢轻易做决定,在这件事上面,他询问了很多人的意见。
比如说苏辙,他当时跳出来反对这个,因为他提出来一个问题,借的时候什么都好说,但等到还,哪怕是拿鞭子抽也还不出来钱的。
青苗法连王安石这边内部的人都看不透,他很失望,但也确实没有轻举妄动。
现在大宋的问题是要抓钱,国库连送葬的钱都拿不出来。
只是,有些时候,改革的车轮一旦发动,哪怕是掌舵者都已经无法控制。】
【青苗法还没有正式实施,苗头却是已经漏出去了,为了‘迎合’上面的喜好,就有人上书卖几千个度僧牒来作为本钱。
这件事的槽点很多啊,青苗法还没决定要不要实施已经传得人尽皆知,这肯定是重大失误。
再就是度僧牒,这是哪个大聪明想出来讨好上级的办法啊,是能够在短期内筹集五十万贯钱,但后患无穷啊。
接下来,变法派在实行过程中犯了最大的一个错误——言行不一致。】
王安石听得认真,他想要知道到底是何处的问题。
【商鞅变法做得第一件事是什么?
是取信于民啊,是要百姓相信他言出必行。
可王安石的变法,太急躁了,摊子铺得太大了。
说好只是从陕西试点,结果河北、淮南、京东三大路同时施行;
说好用度僧牒的钱,可最后动用了一千五百万石的粮食;
说是青苗法,农民借贷,可最后城里百姓借贷的条件更是乱七八糟;
说了不许硬性和政绩挂钩,可下面实行的时候,政绩、腐败等因素直接把变法冲垮。
在青苗法都没有商讨出来结果时居然实行下去,这里面有没有王安石的急于求成,反对派的推波助澜都是疑问。
青苗法提出来到实行简直是叫人迷惑,什么都没讨论出来的情况下,他居然在下面先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前不久王安石自己才说过‘变法易缓不易急’。】
法子是好法子,但废了。
可惜了~
是王安石急躁,还是被人推波助澜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已经一片混乱的动起来了,哪怕是他叫停也停不下来。
变法的威信和信心,还有折腾进去的钱粮,全毁了。
王安石身侧的手握紧,直直的看向一脸灰败的司马光,转而又扫视起其他人。
这件事里面若是没有他们的推动,他是不相信的。
可到底该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