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路行军的路线基本就是高山深谷,补给自然困难,所以配备的人员不多,主要的任务便是牵制。
这次北伐的军队同样没有具体数字,但没关系,咱们能从国力来猜测,基本就是10万打底,20万封底。
要不说是举国之力呢。】
北伐啊!
多少人心里连惦记都不敢奢望的梦啊。
若是刘裕真能北伐成功,可想而知威望得有多高。
司马家:我们已经够没存在感了。
【兵分多路听着就来势汹汹啊,要是对手心态再弱一点,可能都会被吓崩。
但如果对手是个高手,那情况就不如何妙了,分兵意味着兵力不集中,给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刘裕不是蠢材,相反是个打仗起家的好手,这一局更是直接把东晋都掏空,他也不能犯低级错误,那么就要谈到分兵的好处了。
其实就战术运用和后勤两方面。
这些都是打仗的大佬要考虑的,咱们就听个响,直接说到刘裕势如破竹的攻入后秦的关东地区,防御确实如他所料,很薄弱,打起来轻松的很。
后秦当时的皇帝要说多昏庸真算不上,但没办法,皇帝这个位子,菜就得受着,更何况已经是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后秦已经是死局,动子是找死,不动是等死。】
现实可不是珍珑棋局来一招置之死地而后生,后秦那会儿已经丧失了自救的能力,无力回天。
当皇帝的甚至不能再轻易挪动棋子,不然垮得更迅速。
【义熙十二年十月二十日,晋朝被后期占领了十七年的故都——洛阳,再次被南方政权收复。
洛阳失守,关东失陷,对后秦来说是再坏不过的消息,可对刘裕而言,便是第一阶段北伐的顺利进行,这会儿距离他出兵,也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
如此危险的时刻,后秦皇帝的弟弟还不满兄长继位丢失国土,又被门下‘贴心’的幕僚一分析,顿时觉得自己可以了啊,准备发兵突袭关中,废黜皇帝,正位长安。
他真的,我哭死。】
“啊???”
茫然,不管是不是后秦的人,此刻都是茫然。
这等要明显要亡国的时刻,您还要突袭关中正位?
刘裕:我没这么感激过一个人。
【这个‘皇帝’咱们就不说他了,他的作用可能就是叫本来情况危急的后秦雪上加霜。
刘裕这边打仗如此顺利,付出的代价如此小,无论是后方的晋朝,还是他自己带兵在前线的周围,好话听都听不过来。
这时候又有人投其所好,真说到刘裕心里想的那块去了。
至于他想的什么,咱们都懂啊。
然后刘裕派了个人回去建康,他这么大的功劳,是不是得封赏表现下啊?
这就叫人为难了啊,现在刘裕无论是实力还是明面上的封赏,显然到头了啊,这要是再封……
刘裕也没急到现在就得当皇帝,只是要了一件九锡。
它有什么代表意义呢?
是权臣篡位前需要跨过的最后一道台阶。
本来这事也不会有什么波折,但谁都没想到真出事了。】
刘裕不能理解,这有什么可出事的。
后方都是他的人,还有刘穆之坐镇,现在也不过是高兴了要个九锡,他们又不是头一天了,难道真觉得他会给司马家一辈子打工吗?
就算是要阻止,谁还能阻止?
【问题还真就出在刘穆之身上。
别乱想,刘穆之可没别的心思,他也不是觉得刘裕要自立所以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在意的点是,赐九锡这件事明明该是后方来执行,但刘裕绕过他居然派了其他人来。
可能有人觉得矫情啊,但就是刘穆之认为他和刘裕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关系,但现在他的知己没把他当知己,想岔了,本来就高负荷的工作,一下子惊惧就病了。
那么刘裕真的是这样吗?
他还真没变,后来刘穆之病逝,他找不到接替的人选只能亲自回去坐镇,显然他并不认为有人可以取代刘穆之的地位。
哪怕是称帝后,也对刘穆之的死可惜,还常常自言自语“穆之死,人轻易我”。
也就是说,刘裕此处叫刘穆之伤心的行为,真就是太过高兴冲昏了头脑,又被人鼓吹一下未经深思做出的错误行为。
这里面有没有掺和报复刘穆之先放一边,我只想说:
你们两个是什么小学鸡吗?
理解刘穆之不好意思问出口,刘裕你的脑袋是被胜利冲昏了吗?
叫人回去办事的时候顺带给自己的知己手下写封信不行吗?
你们不是最会搞肉麻那一套吗?
怎么年纪大了倒是知道要面子了?】
刘裕都顾不上天幕的指责,震惊又悲伤的看向身边的刘穆之。
刘穆之…有点尴尬啊,尤其是身边一群大老粗一副‘果然你们文人就是麻烦’的表情看着他。
他能理解事情的发展,但能不能别说得如此直白啊,他难得有些羞恼。
【又讲远了,我就是见不得本来可以好好结局的君臣、好友之间因为点误会走散了,这让我想到我家令君了。】
荀彧:真荣幸,居然在这里又听到自己的名字。
就是,我可能不是小姑娘你家的。
曹操感同身受,可不是嘛,这闹得多难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