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古都,历史的厚重悠远,自然是从博物馆来更加合适。
来到南京博物馆,林书领着众人进入,许多生活在应天府的人只觉得很是奇妙,明明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可一切看起来截然不同,偏偏他们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那种玄妙又陌生的感觉,叫人舍不得错过一眼。
“南京博物馆是三大博物馆之一,前身是蔡元培校长倡导建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这个名气起得可真大,好在咱们南京也压得住。”
朱元璋半点都不谦虚,那是当然。
进入到大殿,辽国的人觉得这个建筑风格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啊?
不是他们脸皮厚上赶着领,这设计风格真叫他们似曾相识。
“大殿仿的是辽国宫殿式样,本身也是建筑史上的一个着名成就,建造的时候请的顾问也是鼎鼎有名啊,因为你们不认识就不说了。”林书调皮了一下,又凑近一点方便他们看得更加仔细,“内部的细节更是有唐宋遗风,造型朴实,没有那么繁杂,可却是宏伟壮观。”
来到博物馆不看文物是不可能的,想当初,林书在追国家宝藏的时候,对于南京博物馆推荐的几个文物可是印象深刻,大报恩寺琉璃拱门,坤舆万国全图都是视觉盛宴。
她既然来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只不过,她和各朝各代的百姓看得乐呵,许多人就有点照镜子不安和不适,这些东西介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谁谁谁那挖出来的,物伤其类啊。
林书自然知道他们变脸的原因,反而觉得好玩,走到金蝉玉叶面前,故意道:“这只金光闪闪的蝉栖息在薄薄的一片玉叶上面,是在明朝一个进士的墓里面挖出来的。建造工艺确实了得啊,含金量没得说,本身的工艺更是明中期的代表性。”
她凑近了些,将外翼长1.7厘米、宽约0.8厘米、厚仅2毫米的蝉的细节呈现在他们眼前。
只有明朝的进士心里在崩溃:能不能顺便把名字说了,别叫他们在这担惊受怕?
有时候命运就是那么巧合,林书看到银缕玉衣时都觉得实在是太配合她营造氛围了。
一具人体模型摆在面前,足足可以拆分成14个部件的玉衣,每一个部件都能彼此分离,整整2600多片的玉更是繁琐。
林书在感慨它的工艺高超、保存完好,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强大的定力。
后世如此凶残,连衣服都要扒下来展览?
那他们的躯体呢?
裸着被参观吗?
一瞬间,许多人都想到如此,没有谁能设想如此的情况,脸又黑又臭,林书看到时都没料到他们的反应。
等到333告诉她时心中无奈,那倒是没有那么凶残。
“老祖宗们别想得那么糟糕,我们真没丧心病狂到那种程度。不说大家的骨头能不能留下来,就是留下来也不是什么好事。”她难免想到一些倒霉蛋,“说不定会被某些人奇奇怪怪的用,也可能陵墓没修好,又没有人收拾,骨头还得泡在臭水沟里。”
这下子激动的不单单是明朝的进士了,这个指代的就很宽泛了,天幕能如此说肯定是发生过真实的事件,倒是给他们个痛快啊。
不少人都代入到自己身上,然后又默默安慰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可心里还是无法彻底放下去。
康熙:怎么突然感觉呼吸不顺畅,身体有点发冷啊?
林书:因为你的尸身还在那泡着啊。
一路看过来,刘彻都没想到居然会听到汉的名字。
林书也停留在这盏特殊的环保灯——东汉错银铜牛灯面前。
2000多年前的灯具,居然设计出来烟道和中空的牛腹。
“这盏灯设计的很巧妙,点燃灯盘里面的燃料,热气上升会带动烟尘进入牛腹,而在牛腹中会有清水,两者相遇烟尘被溶解,减轻室内的污染。”
百姓看得眼花缭乱,只觉得贵人们过的日子可真是精致,点个灯都如此讲究。
哪像是他们,平日里都没得灯点,天一黑就蒙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