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诏邀请僧稠进京,这事儿之前就有,孙云也听说过,按说不算什么,毕竟僧稠的禅法独步武林界和宗教界,公认的葱岭以东之最。奇怪的是,僧稠正式场合已经婉拒过,口头的次数更多,托词几乎和老掌门跋陀对小皇帝爷爷孝文帝的口径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老跋陀迁都前一直在京都平城,迁都后偶尔也到京城转转,比如会会菩提流支,发现首徒慧光。菩提流支更不用说,直接被太后邀请到了京城的永宁寺,就在召玄寺曹的边上。要说老跋陀高龄,不能常往返,人之常情。而且他的顶门弟子慧光代替他做宗教界领袖,现在是整个大魏的大统,管理着全部的僧道,几乎是召之即来。
相反,僧稠年富力强,居然从不应招,甚至几乎没在京城停留过。难道,他比老掌门的身份还高,皇家真能容忍他这么不合时宜?还是他对京城有特殊的看法,不愿意靠近?孙云能想到的是,自己那套商业区房子原本是师父的,是不是他不愿意被人发现,当然或许有更深层次原因,总之这事儿,僧稠本人没通知自己,不敢贸然答应。
再者,小皇帝找个与僧稠的联络人,无论是身边,还是昭玄曹,应该大有人在,那为什么会找到自己?难道仅仅因为传说的自己与师父关系?尤其提出建议的又是僧稠自己,难道是师父故意安排?故意安排是肯定的,那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寓意呢?
孙云脑袋有点发懵,直觉是师父的又一次婉拒托词,按说自己也不应该答应,可是这种场面,开国公、领军将军、护军将军都在场,自己如何拒绝。虽说自从太后重新掌权后,把领军大将军和护军大将军的“大”字取消降级,相应削掉他俩的好多权利。同时让丞相高阳王兼大司马掌握军政的兵役、物资、军训、军法、军职大权,任元悦为太尉即名义的三军总司令掌管军政战略决策事务大权,命元略为大将军为军事最高指挥官,等于在元鸷和元顺之上增加好几个领导。事实上。俩人所掌管的军队也极其有限,且没有调动权,只能在京城外围的军营和京师内的皇家卫队营活动,所以俩人领军护军的地位历史上达到最低值,在朝廷与官员中地位也不重,且都受排挤。但对于孙云而言,还是大的不得了。
想到这儿,孙云磕磕绊绊道:“啊,子攸哥?选我?我能行吗?”
元子攸笑笑,道:“这事儿还非你莫属,先看看你师父稠方丈和光统的信函吧。”孙云接过信笺看了看,上面文字很简短,大意是请孙云帮忙看看元子攸这边有什么事儿,不影响学业情况下,能帮忙的暂由他来联络,待有合适人选或实在耽误他学习会另行安排。
孙云脑筋急速转了转,总感觉不托底,道:“我倒是没问题,可身在学院,怎么传递?”
元子攸道:“大云,这你不用担心,陛下经常请太学博士讲经,派官员检查太学工作,甚至可能去太学释奠礼,届时会带上你或与你联络或直接找你都方便。”
释奠礼,即学校的祭祀典礼,属于“三礼”中“君师”之礼。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一般由皇家显赫之人主祭孔子,属官分祭十二哲、先贤、先儒、启圣祠、崇圣祠、寝殿、家庙等,并常请大儒为皇帝讲经。皇太子学通一经之后,即于辟雍行释奠礼,辅以太牢祀孔子,颜渊配享。小皇帝虽然是皇帝,但未亲政,还是太子的行动范围。
孙云本就不善于拒绝,而眼前的几位要么钦佩、要么敬仰、要么畏惧,此刻找不到合适理由,加上不明白僧稠师父的用意,只能磕磕巴巴含混答应。
元子攸笑道:“这就对了,区区小事儿,贤弟没什么好为难的,等需要的时候我会通知你。对了,大老远把你折腾过来,你还没吃饭呢,正好,我们在仆射大人护军府议事,刚才大人特意安排在府中设宴,而且听说你要来,正要答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忙呢。”
啊?吃饭?孙云最怕应酬这种场合,忙道:“多谢大人,我离学校挺远的,天黑不好走,还是早点回去,别给各位大人添麻烦了。”说着看看各位将军威风凛凛的样子心里没底。
元顺道:“哎,不必着急,我们多次有缘见面,一直没机会感谢,好不容易来到护军府,怎么能让你饿着肚子回去呢?放心,各位将军都是直性子人,非常好客,你们多多结识。”
结识这些将军?孙云看着他们都打怵,正有些为难,当然大伙还是以为他腼腆。这时元子攸又道:“大云,之前我好像提过,我俩结拜还没正式举行个仪式呢,你留下一会儿商量个时间场合,我想着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就在旬日之内,一会儿一起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