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目标高度,距离你机80公里,速度!”
地面塔台一直都在频繁的向李治提供目标信息。
80公里的距离,还不是飞弹的不可逃逸区,所以李治并没有着急。
根据塔台提供的信息,卡尔正在一步步的钻到他的‘套子’之中,他根本就不用着急。
70公里!
60公里!
50公里!
双方相向而行,距离正在快速的拉近,几乎是眨眼之间,这架Y-50就即将进入蛟龙-20所携带的雷霆-15的不可逃逸区。
3-40公里的范围,是雷霆-15的不可逃逸区范围。
这也是大多数机载飞弹的不可逃逸区范围。
如果想要加大这个范围,就只能增加飞弹的体积,以及增加它的燃料配给,这样才能使飞弹的发动机运行的更加持久,从而让自己更长时间的保持超高速度,从而让更远的敌人,无法摆脱!
但是作为机载飞弹,考虑射程和攻击范围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自重的问题。
如果飞弹的体积和重量太大,那么战斗机根本就没办法携带它,执行各种任务。
现今世界,飞弹的性能发展,其实已经到了一个瓶颈。
除非燃料或者发动机性能,确定重大突破,要不然飞弹性能其实都大差不差。
同体积下,无非就是因为发动机性能,和燃料利用率的差别,才导致了飞弹的性能差距。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40公里,是大部分飞弹性价比最高的不可逃逸区范围。
雷霆-15也没有另辟蹊径,走什么不同寻常的道路。
在卡尔即将进入雷霆-15的不可逃逸区的时候,李治的手快速的在前方的控制屏上操作着。
这架蛟龙-20上,携带的可不只是用来攻击空中目标的空对空飞弹。
还有一枚用于攻击地面目标的空对地飞弹,以及一枚有着‘航母杀手’之称的LT-11。
这些大sha器都隐藏在蛟龙-20的机腹下方,想要使用的时候,需要飞行员确实使用什么飞弹。
Y-50很快就进入了李治的40公里范围之内。
但是李治并没有选择攻击,而是强压下了自己攻击的想法。
40公里的不可逃逸区,只是理论上的不可逃逸,对现代战机,特别是拥有很强的电子战飞机来说,不可逃逸不代表无法规避!
甚至只要时间足够的话,是可以‘策反’敌方的飞弹的。
飞弹内部,控制飞弹飞行和起爆时机的,只是一块小小的,不足两平方厘米的芯片而已。
只要是电子产品,就有可能破解!
即便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破解,也能够极大的干扰,从而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
Y-50并没有任何的攻击能力,而是把点全都夹在了侦察和防御反制上。
其电子战性能,相比于蛟龙-20也不遑多让,甚至还有超出。
李治也是非常清楚这个情况的,所以才选择了保守一点。
反正对方也没有发现他自己已经被发现了,正在快速的接近李治。
虽然没有发射飞弹,但是蛟龙-20机腹下方,已经打开了一个空洞,一枚‘平平无奇’而飞弹,已经伸出了机身,蓄势待发!
随着飞弹伸出机身,蛟龙-20的整体隐身性能被破坏。
蛟龙-20的机身整体都涂满了特殊的隐身材质,机身机构也尽量的贴合隐身需求,即便是在打开弹仓的情况下,也不容易被雷达给侦测到。
不过蛟龙-20的隐身性能虽然强悍,但是雷霆-15没有隐身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