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任恒亮跟领导的秘书打电话汇报,说事情已经解决,把过程说了一遍,秘书冷淡的嗯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秘书打电话告诉任恒亮,领导现在没空理会这些事,他能处理就自己处理,处理不了,就自己看着办!
过了几天,思前想后的任恒亮主动约丁总和王福根见面,同意王福根入股他龙泉滩的项目,王福根开出的加码恰好是任恒亮拿下这块地的费用,任恒亮瞬间明白王福根的意思!
一个月后,任恒亮主动退出了龙泉滩这块地的开发,全部转让给了王福根的地产公司,任恒亮解散逐基地产,只身离开豫都,前往湖南发展,和朋友一起搞体育产业去了。
临行前,任恒亮约蒋明轩见了一面,给他介绍了一个人!
2001年6月
鲁涛和马飞龙在一座茶楼见吴远,这位年近六十,号称香港电影教父的传奇人物,独自一人坐在桌前,悠然自得的泡着茶,身边没有秘书随从。
马飞龙带着一脸激动的鲁涛走进包厢,吴远抬头看见他们,略微发福的脸庞露出笑容,“龙少,坐啊!”
“会长,亲自泡茶咩,卑我来啦!”马飞龙满脸笑容的接过吴远手中的茶壶,帮他泡茶。
“会咩鬼长,今年都唔做啦!大佬成才是会长嘛!”吴远笑着摇头。
吴远从1996年到2000年,连续五年出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会长,2001年卸任,由大佬成继任。
“我同你老豆见过几次,叫声远叔就得啦!讲起来,你老豆投资电视台嘅时候,找我聊过。”吴远笑着说,毫无大制片人的架子。
“远叔!”马飞龙乖巧的叫了声。
“龙少搵我来,有咩好关照啊,听说你投资了一部电影喔!都想投资我这个老头子吗?”吴远望着马飞龙。
“没有,这个后生仔,是你的粉丝来嘅,一定要我带来见你!”马飞龙指了指鲁涛。
吴远看向鲁涛,鲁涛莫名一阵激动,上一世他几大爱好,其中最大爱好就是看香港电影,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成年后,在一本电影杂志上,读过吴远的连载文章《听吴远说古》,对吴远笔下的香港电影历史,极度向往,而眼前这个人,在上世纪80-90年代,创造了数个电影巨星的教父级人物,此刻鲁涛与他面对面,怎么可能不激动!
吴远原籍香山(今广东珠海山场村),1944年生于上海,自幼喜爱看书、看电影,阅遍各种中外名着。
父亲去世后,吴远全家移居香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新民书院教授物理和化学。由于年少时极为迷恋电影,长大后的吴远渐渐萌生了投身影视圈的想法,于是21岁时,经编剧李至善的介绍,吴远进入了邵氏,跟随同是来自上海的导演罗臻做见习场记,与此同时,他还学会了如何剪辑和摄影。
60年代后半期,香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腾飞,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香港逐渐向国际化都市迈进。
在社会转型之后的文化复合体中,西方文化变得更为强势,而地理的因素,又使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对香港的影响越来越深。
这种变化使香港在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上,都不同于同样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内地文化和台湾文化,有了自己更加鲜明的个性风貌。
香港电影便在这样的现代都市的经济和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貌,开始了本土化意识的觉醒。
在此环境中,出现了表现暴力、阳刚且极具感情宣泄的新武侠片和功夫片,并创下了华语电影的品牌;
出现了独具港味的功夫喜剧片和充满香港市民气息的“许氏喜剧片”
出现了具有香港特色的青春片;
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具有香港特色的类型片,如犯罪片、色情片、恐怖片、科幻片等。
其中张彻的武侠功夫片打破了暴力禁忌,李翰祥的男骗女娼片打破了财色禁忌,许冠文的“许氏喜剧”打破了正邪分明的禁忌,这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是前所罕见的。
这些类型对从影之初的吴远影响极深,致使他直接投入本土化商业类型电影制作。
六七十年代,武侠功夫片是香港影坛最为盛行的类型片,吴远开始拍摄的影片大抵上也是遵循了这一类型规律。
在师父罗臻的提携下,吴远写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剧本《剑胆》,并和罗臻联合担任导演,后来又为王羽主演的《龙虎斗》担任副导演,此时的他已在电影圈内小有名气,又逢“明星公司”正在积极发掘能拍国语片的新导演,在上海的生活经历成为吴远被挑中的巨大优势,因此他得到了机会,拍出了其第一部导演处女作《疯狂杀手》。
但真正让吴远备受注意是他的第二部作品——1972年的《荡寇滩》。这部由吴远和朋友自资拍摄的电影,讲述了一群绿林好汉联手抗击倭寇的故事,没想到最后卖了173万票房,还广受欢迎。
当时的很多香港电影都采用棚拍形式(当时棚拍成本高昂,反而拍外景成本低廉),然而本片因为资金不足,所以出的都是外景,没想到阴差阳错地被很多观众大赞为“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影片在其相对统一的美学模式下,艺术风格又显得各有千秋,与张彻、李小龙、楚原、刘家良等人的武侠功夫片一起构筑起了动作片这一香港电影史上的最主要的类型大厦。
而后来的《廉政风暴》和《七百万元大劫案》,因直指当年的港英政府贪污黑幕,更是让吴远名声大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