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球场就算了,还搞什么校内足球篮球比赛,你看那些学生,个个就像野马一样,哪里还有心思在学习上!”教导主任是个五十岁的妇女,带着厚框眼镜,摇着头,她始终反对搞这些“毫无意义”的体育活动,升学率才是最重要的!
“章主任,你我都是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者了,即使不搞体育活动,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又能有几个考得上大学的?”
“我们国家刚刚申办奥运会成功,国足这次冲进世界杯的希望很大,全国人民都将热情投入其中,全民体育的热潮很快就会到来,即使我们不搞,那股浪潮,终究会推动过来。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我们七中,是全豫都率先举办校际比赛的中学!”
校长淡淡的笑着,向章主任解释。
2001年7月13日,22:00。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用平稳的语调说出了一个词语:BEIJING。
刹那间,这个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
萨马兰奇说出的名字,意味着我们的首都申办2008年奥运会,在这一刻成功了。
这一刻,许多国人眼睛湿润了,全国各地一片沸腾。
这个夜晚,成为许多人的不眠之夜。
要明白首都申奥成功人们为何这么激动,就得了解首都申奥有多艰难。
大家不会忘记我们国家上一次申奥,那是从1991年2月22日,我们向奥委会提出举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申请开始。
我们奥申委为此努力了两年半之久,遗憾的是,在93年的最终投票中,首都输给了澳大利亚悉尼。
首次申奥受挫,国家体委召开会议,研究接下来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两个:是否继续申办奥运会?如果申办,由哪个城市申办?
经过讨论,大家得出一致意见,继续申办奥运会,申办城市仍是首都。
不过报告递上去后,并没有立即获得批准,需要等待时机更成熟的时候再申办。
这一等,就等了五年。在此期间,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28金、16银、15铜的好成绩;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更进一步,力摘34金、20银、15铜,仅比美国少一块金牌,屈居金牌榜次席。
五星红旗一再在领奖台上飘扬,中国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体育强国。
彼时,我们正积极准备加入WTO,世界需要更了解我们,体育盛会是个展示自我的很好方式。
时机成熟了。
1999年4月,我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2008年奥运会申请书》。
9月6日,首都2008年奥申委成立大会正式召开。
由此,拉开首都第二次申奥的大幕。
递交申请书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漫长而艰苦的工作要做。
大体来说,需要经过3个主要环节的较量。
首先是初筛,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共有10个,经过奥委会考察调研,第一轮先淘汰了五个城市:塞维利亚、曼谷、开罗、吉隆坡、哈瓦那。晋级的是:首都、大阪、巴黎、多伦多、伊斯坦布尔。
这还只是小试牛刀,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对决。
此时,首都的形势并不容乐观,总排名在晋级城市中靠后,要想胜出,难度依然很大。
随后需要提交的《申奥报告》是个挑战,这份报告事关奥委会的考察和打分,首都能否扳回劣势,这份报告异常重要。
为了编制出一份完美的《申奥报告》,奥申委的工作人员们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到了后期,工作越来越紧张,许多人为了节省时间,干脆长期睡在了办公室。
经过大家日以继夜的努力,一份颇为理想的《申奥报告》按时制作完成了。
2001年1月17日上午10点,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当代表萨马蓝齐接收中国奥申委报告的杰奎琳·布拉特女士,从明黄色的包装中抽出深红色封面的中国《申奥报告》时,她立即被惊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