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内一外的区别,是心学和理学一个关键的对立点。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要不断向外推求客观存在的真理。
两人的观点都有各自合理的空间和范围,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些东西。
如今楚言的格物,恰如一道惊雷炸响在王阳明的心湖。
如此格物,方为真格物?
他当初格竹是想通过竹去窥探人生,窥探整个国家,但没有去想到竹子背后所存在的天地自然。
他看了看手中的弓箭,长声一叹:“格物致知,穷天地之理!”
杨廷和眼中精光一闪,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找到理学再次强大的钥匙了!
杨廷和目光灼灼看向楚言,这哪里是什么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分明就是未来理学崛起的希望!
儒者,兼容并包。
杨廷和绝非固守传统的腐儒,也不是只会打压异己的卫道者。
身为大明首辅,一个在官场沉浸四五十载的人。
他骨子里其实有很强的“实用性”,朱熹理学中对于天地自然之理的追寻,不正可以演变为如今的“格物致知”!
陛下要强推理宫,他们为何不能借力?
以此来发展理学,与心学争锋!
他轻笑一声,心中畅快无比,直到这一刻,他才彻底放下心来。
朱厚熜察觉到了两人的反应,也微微点头。
不枉他煞费苦心,终究让两人有所体悟。
要从思想的层面改革,儒学不能不改。
但怎么改变,改变到什么程度,还需要继续探索。
有些东西,朱厚熜也无能为力。
他只能提供一点契机,让儒家本身的力量迸发。
幸运的是,他生活在一个给了这个机会的时代。
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种种因素互相交杂,才共同形成了如此富有魅力的大明,也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可能。
杨廷和长叹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臣等之大错也!”
顶着蒋冕等人费解的目光,杨廷和脸色红润的说道:“臣提议,全面展开理宫的建设,不遗余力地推动这项任务!”
文武百官都陷入了沉思,他们无法理解杨廷和为什么会突然改变态度。
有人猜测是首辅妥协了,别人猜测是杨廷和老糊涂了。
王琼却在暗笑,他看出了老对手的意图。
只要让获得的利益远大于失去的损失,那么一件事就有去做的可能。
而当一件事情损失可以急剧缩小利益无限扩大,那就一定要去做。
透过楚言接二连三的惊人之举,他不难想象陛下绝对有兼顾百姓利益和朝廷决策的办法。
不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又能青史留名,何乐而不为?
“杨阁老深知朕心,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朱厚熜环视四周。
张璁一干人等自然首先响应,大呼建设理宫。
在杨廷和的推波助澜下,沉默的大臣们也接二连三地表示支持。
整个高台一片祥和,君臣相得。
只是谈及了道宫,气氛就变得有些诡异。
朝臣们认为,皇帝修道是昏君之举,要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举国推行的国策就更是昏庸。
这番话只能在肚子里说,谁也不想当面顶撞。
毛纪思索良久,刚想开口。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