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言,朱厚熜钦定大明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逐渐成为“学界”事实上的领袖。
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旧势力的反弹甚至是打击。
更何况三宫在为某些旧势力掘坟,挑动了他们的神经。
在官场,在儒生圈子里,越来越多的名儒宿老,开始站出来大声疾呼。
他们反驳这场改变违背圣人之道,是国出妖孽的恶兆。
奔走疾呼的人中,有些人是真心为了大明,为了祖宗江山,他们不希望看到如此离经叛道的现象。
但当改革成为大势所趋的时候,坚持就成了反对的代名词,就是改革过程的障碍。
除了站在明面上的张楚言,张璁显然是暗中的改革者,他同样是雷厉风行的前驱。
他是内阁次辅,同时兼任礼部尚书,是三宫司最直接的领导者。
张璁在改革中选择放权,并且听从张楚言的建议,让各地三宫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他参与了三宫建立,并且提出了许多关键举措。
十月,张楚言担任宫正不过一个月,他就入宫进言。
他单刀直入:“没有血腥的改革,站不住脚!”
朱厚熜颜色不变,一旁的张璁倒是大惊失色,他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养子还有这么大的杀性。
而且他担忧张楚言会为这场变革的胜利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各地锦衣卫可暂时由卿调度。”朱厚熜给出了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张楚言开始了史称血色十一月的反击。
各种或明或暗阻挠三宫建造的地方豪商,知名仕人,通通被锦衣卫捉入诏狱。
那一月,锦衣卫修建的牢房都不够用,城外的直道上排满的都是流放的罪人。
不出意外,朝廷内外掀起了声势浩荡的反对浪潮,并且目标直指张楚言。
朱厚熜对于反对的声音充耳不闻,甚至加大了支持的力度。
民间也开始逐渐流传起朱厚熜是暴君的言论。
邵元节的道宫建造同样如火如荼,他是正四品的副宫正,更是正三品的大明护国法师。
宫观的建造各地道脉踊跃参加,出人出力,可对于自家典籍他们只愿意寻龙探爪露出丝丝踪迹。
在“捐书令”下发一个月后,邵元节带着一柄尚方斩马剑,孤身从京城动身。
在此之前,少元节这个龙虎山普普通通的老道士无人知晓。
在此之后,他的名字在江湖声威赫赫。
一柄拂尘一把剑,邵云节借着一身龙虎真罡硬是杀到各门各派无一人不奉令,江湖盛传他有张三丰真武荡魔之姿。
“师兄,那臭道士都快要杀上我们山门了,我们还要在这里参禅念经吗?”容忍大和尚手持禅杖,怒目圆睁地说道。
广明方丈对着大佛,双手合十,口诵“阿弥陀佛”。
“你且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少林不该出风头。”
他捻着佛珠,说道:“把藏经阁所有经文抄录一份,交给惠明师兄,带回京中。”
“唉!”容忍大和尚重重将禅杖砸下,但最终还是规规矩矩地盘坐念禅。
“方丈,那持剑的少年侠客已经破了十八铜人阵!”原明监寺赶忙汇报。
“让侠士到大雄宝殿前等我,两个时辰之后送他下山。”广明和尚长眉舒展,又念了一声佛号。
“让汇通师弟带一部分弟子加入大明的道宫,待他们走后。”他眼中精光爆射,“少林,封山!”
少室山下,邵元节长身而立,他望着雄山默然不语,褴褛的道袍在风中扬起。
“师叔,大和尚们要送经书到京城,并且派人加入道宫。”小天师一脸难受。
怎么临了临了,这群大和尚横插一手,摘人桃子!
邵元节一挥衣袖,“且由他们去,陛下曾言,道宫乃求道之地,僧俗百姓皆可入。”
他上山越过少林,祭拜了中岳庙,随即下山而去。
少室山下十字路口。
忽然狂风起,草木波浪如蛇形一般倒伏,一白衣侠客持枪跨马而来。
马色枣红,肩高八尺,是北元特产的宝马。
剑长三尺,虽入鞘仍寒光烈烈,恰如北极寒冰冷入骨髓。
俞大酋翻身下马,“道长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