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若有所思,扫了眼几位同僚,探过头小声道:“你们说,咱们的考试会不会和种地也有关系?”
老钱立即否认,语气果断:“不会,咱们几人报考的官职与农业都毫无关系,国子监学子一旦通过考核,是外放到地方,不管是县令还是县城或者主簿,他们都要和老百姓打交道。
地方父母官,要管理老百姓们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所以,他们需要学习农业知识,带领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反观咱们呢?
好比老李,他考的是礼部四司之一的祠祭清吏司下的员外郎,职责与吉礼、凶礼事务相关。我呢,考的是刑部令史,你考的是书令史,老赵去的是工部,咱们跟农业有什么瓜葛?”
他这么一提醒,老赵想起来什么补充道:“农业司也有不少名额呢,考农业司的应当需要考农业知识。”
老李点头道:“没错,不过我总觉得国子监学子好像知道点儿什么,不,确切的说,京城百姓们好像都知道点儿什么。”
“嗯,我也有这种感觉。”老钱说话的同时看了眼忙碌的店小二,如今的国子监和以前的国子监不一样,唯一区别他想到的就是国子监作为试验点新开农业课。
一旦国子监学子们这次恩科通过,到地方取得成绩后,想必整个圣阳国都将推行教育改革。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是不是想得太复杂了?”老孙拧眉道,“这次考核将职位分的那么细,并且让我们针对性报名,是不是让我们根据自己所长进行考核?
那么,考卷会全部一样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
老孙此话一出,其他三人皆吃惊地看向他,心里皆有了答案。
朝廷将职位分的那么详细,每个官员职责不一样,意味着这次考核是根据官员能力是否适合这个职位,否则人人都报名品级最高的不就行了?
所以,这次考试的内容不言而喻,一定是与之职位相关的问题,而非曾经他们需要考核的科举题目!
老赵率先反应过来,起身道:“现在时间还早,我去一趟工部。”
其他人纷纷起身。
“我去礼部。”
“老孙,咱们一起去刑部。”
“走走走,赶紧的,没几天就要开考了。”
赵钱孙李四人急忙离开茶馆,出了门口,除了去刑部的两人同路,几人实力演绎一个“分道扬镳”。
四人不算聪明的,更聪明的在上京后的第二天已经去相关的部门走关系,打听一些小道消息。
考题除了皇上和振国侯,谁都不知道,所以不存在卖考题的情况。
聪明人早就从其中的详细罗列职位并且按职位报考的事情中悟出其中的关键,六部不能随便进,没有关系的寒门官员只能去书店找资料,尤其是翻找报纸。
除了关键的旨意,以前他们从不关注那么多时事,尤其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报纸刚开始他们也就看个新鲜,习惯之后,他们懒得废那个时间。
幸好各大书店都有报纸的备份,不至于让他们毫无头绪。
万一他们大部分都考不好,皇上会不会一怒之下直接撸了他们官职?国子监几百个学生估计很乐意成为替补官员。
啧,越想越脑壳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