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玉傍晚晚饭前就回去了,吃完晚饭就一头扎入了书房开始了苦读。
直到夜深了周靖宇和周子文从琼林宴上回来了他才出来看他们。
两个人都有点醉醺醺的,好在还是清醒的,安平公主还没睡,等着他们回来,所以周靖宇一回来就有人接手了,周子文就只有月玲嬷嬷和周大凯来管了。
诚亲王府祖孙三代四个男人都是没有近身伺候的丫鬟的,身边都是嬷嬷和小厮。
就怕近身伺候的丫鬟生出了不好的心思害了主子,周家可是说过不准纳妾的。
殿试之后就开始派官了。
一般来说状元直接任从六品的翰林院修纂,榜眼和探花直接任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们想进翰林院也可以去考。
毕竟翰林院向来是清贵部门,有“非翰林不能入内阁”之说,想去的人还是很多的,考过了翰林院的考试就成了从七品的庶吉士。
但是新帝刚登基,所以想实行改革。
这也是因为诚亲王找上他,想给周靖宇去国子监教书这件事情受到的启发。
既然周靖宇擅长教书,就让他去国子监,那其他人可能也有自己擅长的,或者是自己想去的呢?
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者说擅长的事肯定做的更好,而不是不遵循他们的意愿,直接把他们放在翰林院或者去什么部门,或者直接去地方当县令。
比如一个人擅长算术你让他去翰林院,一个人擅长兵法你让他去工部,一个人身体不好你让他去地方,那不是埋没人才吗?
所以皇上才颁发了政令,让每一位进士可以自己报名自己想去的部门。
当然不是说报名之后就一定能去的,还要经过考试,就像翰林院的考试一样。
考试过了就如愿以偿,能做自己报名的那个职位,要是考不过的话,就只能听从朝廷的安排了,那去的肯定就是冷门的部门或者冷门的职位。
皇上一句话,下面官员忙断腿。
除了要忙着颁发政令,还要忙着出考题,还要筛选人才,整整一个月,各官员都没能按时下值。
这个政令一颁布就在全京城引起了沸腾,特别是新科进士们,都在想自己能干什么,喜欢做什么?
周靖宇不用说,肯定就是报名了国子监。
周子文还在思考。
朝廷给他们三天的时间思考,然后去报名,报名之后第二天参加考试,然后五天才会出结果,通知到个人。
这天莫大华找上门,想和周子文一起商量。
两个人在房间里商量半天,后面都去吏部报了名,周子文报名去了大理寺,莫大华报名去地方当县令。
莫大华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认识的只有周家和海棠家,虽然都是权贵,但是他自己根基太薄,不想太依附他们,所以他想去地方锻炼一下。
周子文其实也想去地方锻炼,但是他还有半年就要成亲了,不能急匆匆的就去地方,起码等成亲之后,跟家人和新婚妻子商量好了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