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着实用主义的理念,顾国栋首先考虑的是两节式履带车的关键部件——铰链连接机构。
铰链要既能承载两节车体的重量,又要能承受剧烈运动产生的各种应力,这需要考虑材料和结构设计。
经过计算,顾国栋选定了一种特种钢合金作为主要材料。
并提出了具有一定缓冲作用的新型多连杆结构,这种设计既满足强度要求,又有一定的减震性能。
考虑到这个年代的技术条件和资源限制。
履带车选用的材料主要是各种钢合金和铁素体合金。
铁素体合金质量轻而韧性高,是不二之选。
为了应对上面的恶劣环境,表面需要进行严格的镀锌。
另外为了避免重量过于沉重导致轮胎压迫到地面,需要进行微调整。
至于多连杆结构,则是利用多节车厢的特性进行改良。
多节车厢的车厢内壁可以进行密闭隔断,并且采取类似螺旋结构增强稳固度。
最重要的是这种车厢内部设施可以充分利用空气流通效果,从而减小车厢的重量。
这个设计也得到了一部分技术人员的认同。
在经过反复论证后,终于把这个结构敲定了下来。
顾国栋的工艺水平比这里任何一个人都要厉害。
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却缺乏创新的头脑。
这样就让他们陷入困境之中。
顾国栋的到来,无疑帮助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尤其是在经过实践检测,顾国栋的判断和经验都非常的准确。
他的出现,让他们找到了方向,不再迷茫。
在顾国栋的指点下,他们终于设计出了两节式履带车的雏形。
顾国栋也非常满意这个成绩。
虽然还是差一些细节的地方还不明显,但是已经相当不错了。
最终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发动机了。
发动机方面,可供选择的主要是各类大功率柴油发动机。
燃气轮机虽有功率密度高的优点,但是成本较高,吊舱空间也较大,不太适合现在的技术水平。
所以柴油发动机是首选。
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虽有优势,但是涡轮和高压燃料装置会增加系统复杂度。
也不太适合现在的制造技术,所以最终采用自然进气的散热式柴油发动机。
考虑车辆的巨大功率需求,需要选择12-16气缸的V型或直列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功率在600-1000马力之间。
经过与研究组的多轮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个较为可行的设计方案。
车体采用整体焊接结构,前后两节车身连接处采用联轴器和大型球式铰链相连,可以实现0-45度的倾斜和旋转。
履带系统使用带钢板置换橡胶履带,在两车体连接处设置可伸缩的履带节片以适应轴距变化。
发动机选择两台V12柴油机,分别驱动前后车体,通过联轴器实现转速同步。
变速箱也分设两台, 选择平行轴变速箱,最高车速达50公里/小时。
转向则采用调节履带速度实现,前后车体转向可独立或同步进行。
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执行器、铰链锁定机构等。
实现车体倾斜、铰链锁定和解锁、刹车等功能。
电气系统由两套互相备用的系统组成,包括蓄电池、发电机、照明和信号系统等。
最后车辆的底盘采用了一套全新材料的底座,底座采用了顾国栋从特种钢配方里面选出来的一种特种钢。
这套底座是顾国栋自己亲手设计的,在整车建设的过程中他花费了很多精力,对它的设计图做出了许多修改。
因为这个项目涉及到大量的金属元素,所以顾国栋还特意申请了专业的金属元素储备库,为了方便以后的生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