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起床的姿势不对。
苏老鬼使神差的答应了刘青现在来他家的想法。
半个小时后,刘青就到了苏老的家。
来不及寒暄。
刘青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电脑,点开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老师,就是这本,你看看。”
“嗯。”
苏老的目光落到了三国演义上面。
说实话,他到现在仍然没有抱任何希望。
一首词说明不了什么。
也许是这个作者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古诗,然后借用到了开头。
这很正常。
大夏历史文化缺失,但是民间会有很多孤本遗落,一些不懂事的人不知道珍惜,拿来糊墙的都有。
所以,找到一首好词,也许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但是,对于苏老这种人物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苏老也明白,想从一本小说中找到三国历史的蛛丝马迹,这太难了。
苏老觉得不可能。
但是,刘青来都来了,不看也说不过去。
苏老的眼神落到了第一段。
然后……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气势磅礴,字字珠玑。
一句话,好像将整个历史都写了个通透。
苏老顿时被吸引住了。
“半古文形式?”
看到后面,苏老静静地问了这么一句。
“对,这个作者通篇都是这种文风,所以,不管这篇文章有没有价值,仅从这个文风来看,这个作者就不简单。”
苏老点了点头,能有这种文风的,肯定也是一个在这个领域沉浸了几十年的人。
这种人,绝对不简单。
苏老继续往下读去。
每一个字,他都看的很认真。
一是这种文风,简洁而有力,几句话就可能代表很多内容,所以,不得不仔细。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苏老被震惊了。
“十常侍的名字,你知道几个?”
苏老又问道。
刘青想了想。
“我在一个论文见到过张让,其他的,可能听过的只有曹节,郭胜两个,信息缺失太严重了,现在大部分研究历史的,都只知道十常侍是十个宦官,可具体是谁,什么名字,几乎没人知道。”
没错。
历史缺失严重。
刘青这个专门研究三国的研究生,也就仅仅知道三个名字。
更别说其他人了。
苏老叹了一口气。
“哎,我也就比你多知道段珪,侯览两个名字,这个作者竟然把十常侍的名字写全了,而且,并不是胡编乱造,空穴来风……”
“对!”
刘青重重的点点头。
“能写出这种大家之作的,绝对是和苏老一样德高望重的人物,所以,一定不会像其他人一样,信口开河。”
苏老深以为然,就从十常侍的名字来看,这个作者就绝对有真才实学。
接着往下看。
苏老深深地被吸引了。
黄巾起义,张角,张宝,董卓,丁原……
一个个名字,一个个故事。
苏老只想用四个字来形容这种感觉。
那就是醍醐灌顶。
他原本就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大家,很多东西他知道,但只是连不上。
经过三国演义这么一说,顿时他感觉脑海中清晰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