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从狼山带回来的草药,已经全部炮制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唐肖景和叶西林就兴高采烈地,带着各种草药来到了王家药馆。
这次两人带来的草药,最值钱还是叶西林找到的那一批年份不错的野生黄精,足足卖了14两6钱。
这些黄精早就说好了,是两家平分的,因此每家各得7两3钱。
剩下的其他草药,虽然价格不算高,但是胜在数量多,加在一起也值不少钱了。
唐肖景这边,光是那棵小石斛就卖了2两4钱,加上其他的草药,总共进账7两2钱.
而叶西林这边,也有5两8钱的进账。
算下来,去了两趟狼山,唐家父子总进账14两5钱。
而叶西林和李果儿,小两口进账13两1钱。
叶西林现在想起落在山上的那一麻袋金线兰就十分心疼,一两多的银子就这样没了。
不过一拿到卖草药的银子,叶西林就不心疼了。
13两银子呢,都值好几只大肥猪了。
除去交到公中的钱,自己手里还能剩下6两550文。
上狼山采草药,还是挺赚钱的,只可惜上面有狼群,实在是危险,下次叶西林可不敢再去了。
刚拿到钱,唐肖景就拉着叶西林去了一间卖胭脂水粉的小铺子。
铺子里,琳琅满目都是女子梳妆打扮用的东西,这时恰好有两位年轻女子在看胭脂。
铺子里一阵香味,两人在里面显得格格不入的。
不过唐肖景显然是熟客了,熟门熟路地给叶青青挑了一盒涂脸的面脂,以及一盒擦手的手脂。
另外还在柜台上挑了一朵十分好看的鹅黄色绢花。
叶西林虽然对女子打扮的东西不太熟,不过想着她姐有的东西,自家娘子不能没有。
赶紧跟着自家姐夫,给李果儿选了一盒涂脸的面脂,接着又挑了一朵大气的牡丹造型的绢花。
两人要的东西不少,而且挑的都是好东西。引得一旁的两位年轻女子频频在两人身上打量。
不过两人又是面脂又是绢花,一看就是给心上人买的,年轻的女子不禁有些羡慕。
买好东西,两人也没多逗留,揣着小礼物就匆匆往外走了。
给自家娘子买了小礼物,两人也没忘记家里的其他人。又买了一些肉以及镇上少有的稀罕吃食回去。
两人大包小包地来,回去的时候也是提了满手的东西。
唐肖景从县里回来,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石头山那边找负责养山羊的李长工。
年后唐家要多养100只小羔羊,这事唐肖景年前就和他说过了。
这段时间,李长工也一直在联系养羊的人家,提前预定了一批小羔羊。
从李长工口中得知,小羔羊的价格还是和去年一样,120文一只,100只就是12两银子了。
唐肖景给了12两2钱过去,多出来的200文,算是这段时间的辛苦费。
李长工这段时间整天到处跑,鞋子都穿坏了两双,这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看着多出来的200文,李长工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唐肖景还请李长工,帮忙多找一位擅长养山羊的人过来,以后和他一起照看家里的山羊。
李长工考虑再三,最后给唐肖景推荐了自家弟弟。
唐肖景同意后,李长工就带着银子回去了自己的村里,开始联系之前定好的小羊羔。
李长工离开后,唐肖景召集家里的长工一起搭羊棚。
马上就要新增100只小羊羔,唐肖景打算建5个茅草做的羊棚。
搭羊棚的材料是早就准备好的,而且家里有十几名长工,只花了3天时间羊棚就搭好了。
等到小羊羔陆续住进来,时间已经悄悄来到二月份。
之前已经说好了家里的进账和花销要平分,这次的月末盘点,是第一次三人一起的。
把晨晨哄睡后,叶青青就让唐肖景把他爹请过来。
新的一年,叶青青特意换了一本新的账本,里面密密麻麻写的全都是这个月的进账和支出。
叶青青打开账本,一月份的进账只有孤零零的一笔。
“这个月的进账,就只有卖草药得来的14两5钱。”
这个草药还是父子俩去狼山采回来的,两人对这个十分清楚,示意叶青青接着继续说。
叶青青翻开下一页,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各种花销。
“年初家里买了不少牲畜回来养,猪圈那里,买了19只小猪崽子,220文一只,总共是4两180文。”
“60只小鸭苗和40只小鹅苗,总共是700文。”
“另外,还买了100只小羊羔,总共花费12两2钱。”
这些花销看着多,不过都是年初只出一次的,后面就没有这个了。
“一月份家里有15名长工,工钱总共是8两250文。”
“李长工的弟弟已经过来了,下个月开始,长工的工钱就要8两8钱了。”
这个三人都心里有数,家里最大的花销其实是长工的工钱。
不过唐家有60的水田,还有兔子、鸭子、山羊和猪。
牲畜养大后,还要宰杀做成腊肉,农闲时候上山采金银、花采蘑菇,这个钱是少不了的。
叶青青翻开账本的另一页,又接着说道:
“另外,我们一家四口,一月份家里的花销是568文。”
“总的来说,进账14两5钱,花销25两898文,目前是亏空11两398文。”
家里的这些花销,都是唐肖景和叶青青自己出的,卖草药的钱根本就不够填。
于是唐山自己掏钱补了5两699文给小两口。
一月份基本上都是在置办东西,花销多进账少,不过这只是暂时的。
等到夏收后,家里的牲畜、粮食和山货陆续成熟,家里就会有大笔大笔的进账。
盘算好一月份的进账后,叶青青和唐山又约好了,以后每个月月初盘点一次上个月的开销情况。
账上有钱就一起分,又是亏空的,就像今天这样,大家一起承担。
冬去春来,田里的水稻绿了又黄,转眼间两年就这样过去了。
村里这两年的变化,说大也好像没什么改变,说小又感觉变了挺多的。
村里之前开荒出来的田地,已经慢慢滋养好了,基本上都成了中等的水田或者是中等的旱地。
像唐家和叶家这种不缺肥料的人家,已经有小部分的水田,养成了上等的良田。
小山上种下的枣树和金银花,也愈发的枝繁叶茂。
这两年还算风调雨顺,村里的人攒下的钱也越来越多了,村里又新增了几家青砖瓦房。
叶童生的私塾,来读书的小孩也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