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派叟兵五千助马腾攻伐长安,并让自己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在长安充为内应。那时孤王也还在关中为将,后来刘范事败为李傕郭汜所杀,而庞羲赵韪等人也是此时护着刘焉四子刘璋跑回了益州。而随后绵竹一场突降大火,却是烧尽了刘焉所造车仗。刘焉便由此积郁成病,病发逝世,益州基业便是如此交到了幼子刘璋之手。”
“刘璋施政暗弱,是故不得益州民心士望,而使得庞羲赵韪趁势坐大,故成今日之乱。相较之下,赵韪之才干胜于庞羲,更是益州本地人出身,更得巴蜀民心,是故数月间赵韪兵势席卷西川,诸郡响应。”
“而刘璋又素无威信,梓潼、汉嘉、汶山、江阳等郡县就算未被赵韪拉拢过去,但各地兵马此时不听刘璋调遣亦属正常。巴西郡太守庞羲虽与赵韪不和,但其也常为刘璋所猜忌。况且庞羲与赵韪同属托孤辅立之臣,此时最佳选择便是坐山观斗保存实力,是故亦不会出兵助刘璋抵挡赵韪。”
“而偌大益州,唯有白水关因是益州北面门户,北面张鲁虎视眈眈,是故驻有忠于刘焉刘璋父子之嫡系,但以刘璋之性,势必不敢调兵南下镇乱而放张鲁入川。如此算来的话,刘璋在成都可用之兵,不过只有一支由三辅流民组成的杂军。按赵韪起兵的时间和西川之情势来看,此时刘璋怕是真的被赵韪围在成都、危在旦夕矣!”
张绣将自己心中的盘算全数说出,也是令得帐内文武一阵沉寂。楚军诸将们叹服于张绣的雄才武略,文臣谋士们则惊于张绣的缜密细思。
而张绣这番话也是完全值得推敲考究的,分析的并无任何明显纰漏差错,若是形势真如此发展,怕是这益州易主只在旦夕了。而张绣自己分析下来,也是发现自己把形势看得有些肯定化了,按自己说的,怕是赵韪与刘璋之争,十有八九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赵韪取胜,刘璋翻盘的希望实在渺茫。
那历史上的刘璋是如何在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自己不占优的情况下翻盘取胜的呢?
一直坐在最角落里只埋头喝粥的李儒终于是开口了:“将军出身雍凉,难道不明白三辅流民这四个字代表了什么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乃是后世人的张绣确实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幅身躯的主人乃是地地道道的西凉籍人,三辅秦人这四个字却是有特殊意义的。
这个时代的三辅之民,继有秦风,朴实悍勇,兼有体格优势,组成兵勇,往往剽悍烈勇,若是戾将挂帅,往往残暴嗜杀,最出名的便是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如今韩遂马腾等割据一方,也是令袁绍曹操等诸侯头痛不已。
汉末以来,关中一直很不太平。旱涝疫病灾害不断之外,外有匈奴羌胡为患,内也有各军事集团争权夺利引起的相互攻杀。其中祸害最深的,莫过于董卓之乱和李傕郭汜之争。
关中人口也因此锐减,用十室九空形容绝不为过。其中大多数死于疫病灾害和战乱,也有一部分背井离乡逃亡他方。而如果要选择逃亡的方向,一是往东南过南阳逃往荆州,二可以南下汉中乃至川蜀。外乡人对于这些从关中逃亡的难民,则往往以三辅流民冠之。
刘表初期兵众也不过十余万,后期除了征召荆州本地兵丁,还一直从关中、中原逃难过来的难民中招募士卒。这才得以扩充军事实力,勉强守住了易攻难守的荆襄之地。而南下往川蜀逃亡的关中民众,有大部分都留在了鱼米富庶、气候条件与关中差异较小的汉中盆地,继续翻山越岭南下川蜀的关中流民并不多。
这也直接使得汉中民户大增,再加上张鲁发扬的五斗米教施政宽仁,本就易守难攻的汉中更有了对抗益州一州的实力。待刘璋与张鲁关系破裂,张鲁便是严禁关中难民流向蜀中,自己扩招兵马。
尽管是这样,早期流入益州的三辅流民已经是不少了。刘璋自身没几个优点,能拿得出来的就只有施政比较仁厚这一点了。对待三辅流民也是持宽待安置的态度,也从中招募了数万精壮之士,组成了一支不属于益州军队序列的私军,号为东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