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傻愣愣回望绿春,心里充满了感激。
贾牙人顿足,脸上却带着笑意,“再没有宋小娘子这般会讨价的!我竟要折了本钱。”
宋姝不置可否,只命绿春称了四十五两足银与他,不肯再同他多歪缠。
贾牙人心道也只能如此,他们要价时本就留着还价的余地,亏倒是不亏的,只是故意做出捶胸顿足的样子来与人看,好让买的人心里有一种占了大便宜的兴奋。
因此,只管装着一百个不情愿的样子,留下身契、取了银两,领着其余的妇人小丫们去了。
新来的五个人站在院里不敢动,一个个好奇地打量宋姝,面上带着些忐忑,却又露出渴望的神色。
小院紧窄,没有几间屋子住人,好在再过半月便可搬到新宅,眼下暂时挤一挤凑合过去。
东厢房两间,一间做了厨房,一间放了米粮柴堆等杂物;西厢房两间,北屋是绿春住着,南屋是清墨住着。
宋姝让绿春领着王娘子把东厢房的杂物收拾一番,搭了个简易木板床,把清墨的被褥挪过去。
然后又问这四个小丫头叫什么名字?
她们都是温塘县本地人,除了丹秋来自城里,其余都是村户出身。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日日操心吃食,稀饭都不给吃饱,哪会费心起什么名字?
与一般乡野人家无异,不是叫招弟、小花,便是叫三娘、五娘,名字毫无辨识度,走到街上喊一嗓子倒有七八个回头的。
宋姝听着实在是不入耳,根据她们各自的身材面容特征,想了几个名字出来。
八岁的圆脸丫头改了丹秋,同牛牛一起跟着绿春,住在西厢房北屋;两个十一岁的针线丫头分别改了初雪、清秋,随着王娘子住在西厢房南屋。
初雪年纪最大,人也最乖觉,带头先磕个头谢过宋姝赐名,喜滋滋道:“怪道贾牙人说咱家是读书人家,说话做事都斯文雅致,婢子能跟着姑娘是天大的福分。”
清秋和丹秋两个也跟着捧场,纷纷说喜欢自己的新名字,“姑娘起的名字真好听。”
牛牛今年十岁,看着比八岁的丹秋个头儿还小,她这个名字倒是独树一帜,宋姝便问是怎么得来的?
牛牛呆了一下,细声细气地讲,“我娘正在牛圈里给牛接生哩,突然肚痛得紧,不多会儿就把我也生到牛圈里,顺口唤我牛牛,指望我跟小牛犊子一样壮实呢。”
绿春心里又是一阵同情,忙道:“幸好不曾让牛踩到你。”
宋姝瞥了一眼她的细胳膊细腿,心想你娘的愿望算是落了空,莫不是为这个把她卖了出来?
“既是你娘的心愿,就先不改名字了。”
她把牛牛看做绿春的跟班,想来也无甚出头的事叫她做,名字叫什么无所谓,只是称呼而已。
宋姝初次管理这么多人,回想着母亲在世时教的内宅杂务,知道对这些小姑娘而言,虽说需要小心翼翼的伺候主人,但脱离了穿布衣草鞋、起早贪黑做农活仍然食不果腹的日子,往后的人生已经安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