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一向不被人看得起的大哥支棱起来了,不仅父母变了嘴脸,连自家女儿的婚事都要依仗人家。
心里落差太大,宋振川捂着被头哭了一阵,最终还是没出门送送大哥。
倒是他的小女儿宋婷提着个红绸包袱追出来,娇怯怯说道:“大伯,听说大姐姐八月里要出门子,不知可有空闲回来小住?我别个贺礼没有,做了两件衣裳鞋袜与她穿,休要嫌弃简薄。”
宋秀才心间柔软,伸手接了包袱,温言道:“礼物贵乎心意,何来嫌弃一说?你长姐必会感激于心,欢喜万分。”
说完挥手同众人告别,清墨扬起长鞭,大黑驴拖着小车轻快前行。
宋秀才倚在窗框上目送老宅渐渐模糊在视线里,想到自此以后同至亲少有交集,一时心中又轻松又心酸,感慨颇多。
子女众多的家庭,父母往往很难一碗水端平。而一碗水端不平的时候,往往会由最良善的那个承担所有。
良善的那个努力忍着委屈维持孝心,反倒是得了便宜的那个,又会揣着私心,苛求别人大度。
——最好让那个最良善的一直牺牲下去,来成全整个家族的和睦。
毕竟,这世间能有自知之人不多,凡事知足之人更少。
但偏偏他身边就有两个:徐大郎看似莽撞,实则心细。幼年苦楚并不曾将他变得贪财好利,反把他历练的懂得珍惜手中所有。
而姝儿自不必说,岁有个坚强进取的性子,实则如他一般心软,知足常乐。
这样的两个人结为夫妻,何愁日子过不好?
想到这对小夫妻好日将近,宋秀才面露笑容,命清墨扬鞭快行,小驴车吱吱悠悠的在人流如织的街道上跑过,走出了城门,也走出了过往。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已是七月。
七月十五那日,宋家三口锁门闭户,买来两大兜纸钱银箔,齐齐去了寿安镇坟园烧纸。
不出意外地遇到宋大通带着胡氏、宋振川、丁氏以及宋锦安、宋锦宁给祖宗烧纸。
趁他们叙旧扯闲篇儿,宋姝带着绿春,偷空把埋在坟地里的《绣谱》和五百两银票取了,一并交给宋秀才。
宋秀才揣在怀里,一杯清酒泼洒在土里,守着井氏的坟墓哭了一阵。
良久,他擦掉眼泪,口中喃喃起誓,无非是要照管好儿女、积极过日子等等。
出坟园回到小宅院,宋大通仰在炕上犯迷糊,胡氏、丁氏婆媳俩带着仆妇们从村中买来菜蔬、米粮,正整治午饭。
转眼就不见了宋振川,问胡氏,胡氏还帮着遮掩道是去租户家问收成去了。
“老二这阵子养病,我一直拘着他不许吃酒。他肚中的酒虫怕是已爬到了喉咙口,说不定趁着问收成去村中酒肆偷着喝几杯。大岭村酿的好枣酒,等我喊万婆子沽一壶来,你也陪着你爹喝两口,好生解馋。”
宋秀才听得分明,也不吭声,只在心里冷哼:七月里不收麦不收果儿,问的是哪门子收成?分明是如今老二日子过的不如意,心里泛酸,不愿意支应他这个大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