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绿春力大手巧,倒也不是不能做。
但架不住夏木那厮百般耍赖卖惨,说什么自家只有个老祖母张罗过年,米缸搬不动、骨肉切不得,连过年的饺子都没人包。
老和尚念经一般,活活儿把绿春念得眼泪汪汪,走过来求宋姝放她两日假,要去帮夏木家准备过年的吃食。
宋姝... ...
烈女怕缠郎,这话真不假。
帮了两日又两日,两日两日无穷尽,只差搬着行李卷住在夏家。
恰这日天晴,宋姝便带了小婢们在院中做熏鱼、熏肉,将腌制了几日的猪肉、草鱼、野兔洗净,悬挂晾干,拿草绳拴了挂起来,再用松枝、橘枝等慢火熏烤。
最后,仍旧派牛牛持棍守着,赶走想偷偷吃新年饭的野猫。
宋姝手艺好,这些熏腊别说野猫们纷纷闻腥而来,便是她闻着都觉得喷香,忍不住咽了口水,问道:“娘子,咱们家人口不多,这许多腊鱼腊肉哪里吃的完?”
“哪里都留给自家吃?祖母那边人多,须得多送些,再给婆母送两挂、万姑母也爱吃、夏木、鉴书也少不了讨要几块——”
宋姝掰着指头数一数,笑道:“咱家郎君和小郎都爱吃,蒸煮了带去大营、学堂当个零嘴儿,最后不见得能剩多少。”
“这许多人分,怕是咱家留不下几挂。我也爱吃呢,娘子定要留两条熏鱼与我。”
丹秋咋舌,又用帕子包了头,把一条干净的小扫把绑在长竹竿上,仰着头清扫屋顶墙角的灰尘蛛网。
宋姝应了她,进屋就着炭炉烤了烤手,待手指不僵硬了,提笔记录年节间往来账目。
算一算时间,又到了给夏婆子送木炭的时候,自他们成婚以后便把长房支撑起来,替父母给祖母尽一份孝心。
每月送十五斤米粮,时不时提一刀鲜肉,入冬后又送了一车木炭。
冬日天寒地冻, 岁老之人愈加难捱,希望老祖母岁岁康健。
自打上月徐文睿进了西郊大营,新兵起初操练辛苦,十日才可归家一日,俸银还缩减了不少。
每年只得四十余贯,只有大理寺的三分之二,且没有了活钱。
好在有绸缎庄的利金贴补,宋姝过日子又不是个铺张的,这个年节倒也过的富足。
除去徐文睿那些人情往来花销,理出给夏婆子、二房叔婶、孙氏的节礼,备出小郎下一年的束修,细细一盘竟然还略有盈余。
算了半天的账,还不过晌午。
想想那人不在身边,她不由搁笔做了个闺中怨妇模样,摸着尚未隆起的肚皮有些惆怅。
丹秋是个机灵人,自打绿春同夏木的事过了明路,变得格外操心起家事。
此时她恰扫到书房外面的廊顶,隔窗看见宋姝坐在案前托腮想得出神,便悄悄弃了扫把,到门口去喊绿春归家同娘子说说话。
这日家里做熏腊,绿春不曾去得夏家,夏木这厮便又狗撵似的跟过来,两人正扯着手在门厅里说话。
“我是个手缝漏银的,以往的俸银不是买了新衣,便是吃了酒肉,去赌场玩几把只是偶尔的事。好人,你饶了我这遭吧,要不,我再给你打几下消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