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刚离开家的那几天,路斌有些不适应,好在每天晚上都能跟小叔通电话,似乎跟原来的生活并没太大变化。
倒是路文有些不适应,偶尔会走神,总感觉之前的三个月就像一场梦。
服装厂越做越大,但宋礼礼依旧看着游刃有余不慌不忙。
她每天早起给孩子做饭,然后送小的去托儿所。
下班后去把小的接回家,然后给两个孩子做晚饭。
吃过晚饭顺便检查大的作业,然后给他拎一下重点。
自从村里的孩子们每天可以坐大巴车去镇上上学后,厂里的职工也就不再着急盼着建学校了。
甚至还有些人阴谋论,觉得宋礼礼就是在温水煮青蛙。
结果,半年后,宋礼礼跟政府达成了合作,文武服装厂负责出资,政府负责配备教师等,双方通力合作,在永利村创办私立小学。
虽然刚开始只有一二年级,但政府通告一出,这事在十里八乡都轰动了,电视台也来了。
服装厂的职工们没想到,竟然只是半年时间,宋礼礼对他们夸下的第一个海口,就要实现了。
这一次,她依旧肥水不流外人田,找来的泥瓦匠跟木工等,都是服装厂的职工家属,但前提条件必须得手艺过关。
虽然只有一二年级,每个年级目前最多只有两个班。
但宋礼礼还是按照小学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的规模来规划校区。
她找到永利村村长,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后续的就由村里跟镇上去协商。
最后,村里给她划了一块荒地建校。
结果建校过程中,服装厂的效益越来越好,就跟原地起飞似的,直接把三四年级的教室一起建了。
等半年后开学时,路斌坐进了后妈帮他建的文武小学。
整个学校从一到四年级,总共八个班,每个班20到50人不等。
配套的设施也很齐全,除了八间教室,还有三间老师的办公室,一间财务室,一间校长室,一间杂物间,一间多功能室下雨天用来上体育课。
学校暂时没有集体用餐的食堂,只有一间大厨房。中午吃饭时间,班主任负责去厨房领餐,然后再给学生们打饭。
学校落成后,宋礼礼第一次去参观,刚好赶上学校的午饭时间。
然后,她就看到老师们拎着水桶,用水瓢给学生们盛汤。
那画面怎么说呢,就像喂小猪一样。
宋礼礼给学校食堂定下标准,孩子们必须吃饱吃好,午饭得一汤两菜,不够再加。
这些学生回家都跟父母吐槽,学校吃的竟然比家里还好。
父母们也很想说,他们服装厂食堂吃的也比家里好。
两年后,宋礼礼在职工孩子福利这块的大饼,基本兑现。
准确来说,是超额兑现。
永利村如今不光有小学,还有初中跟高中,里面的学生全是服装厂职工的子女。
只要家里有人在服装厂上班,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都能去服装厂创办的私立学校上课。
每个年级两到四个班,高中和初中的学生人数多一些,因为那时候还没开始计划生育。
文武初中跟文武高中都挨着文武小学,永利村村长很庆幸自己当年听了宋礼礼的话,现在出门开会,哪次不是被各路领导表扬。
也因此,但凡宋礼礼的要求别太离谱,永利村村长都会配合,还会帮她去跟镇上或者市里的领导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