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化腐朽为神奇
北方数十年罕见的伏旱和长江中下游持续了七十三天梅雨季,对改革开放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推动力。
这年十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谨慎、隐晦地向外传达了愿意接受救灾援助的信息,奠定了改革开放后参与国家救灾援助政策大方向,以至于某外电称:“中国终于抓住援助之手来应付灾害。”
民以食为天,农民紧紧将余粮攒在手里,不愿意卖,平价粮嘛,农民不是傻子。
从这年起,中央指示要逐步压缩平价粮供应,扩大议价粮供应,逐步搞活市场,对饮食、糕点、副食、酿造中的各项免票用粮。
一九八零年的冬天格外的冷,不时会有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然而就是在这个严酷的天气里,最深处的一层积雪正在悄然融化。
这天,乔韦把自己裹得很紧,在老关桥的露天菜市场里逛了一圈,看着一排排装满蔬菜的竹筐,这些充满历史气息的菜场符号如今终于又出现在乔韦的脑海了。
一个简易棚子下,挂着一排排衣服,什么中山装啊,唐装啊,大花袄啊……
对于卖菜和卖衣服这类奇葩组合如何凑合在一起,乔韦也是见怪不怪,以前在老家赶集时这类事情多了去,即使后世也常常能看到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比如景区卖小吃的常见,可偏偏有人在那儿卖卫生纸,反正不便宜,外面五毛一包,这边五块。再比如有人把大保健、洗脚房专门开在幼儿园旁边的,反正你不去总有人去,所以妻子长了心眼,坚决不同意丈夫去接孩子!
嘿嘿,中国人总能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何况,快要过年了嘛,咱中国人图个喜庆,大爷大妈大哥大嫂买完菜,咦,来菜场卖衣服?新鲜!赶紧过来瞅一眼。
哟,样式也好看,供销社比这贵多了,买件回去试试,穿坏了扔了也不心疼,反正价格在那边呢,多实惠!
一个大妈提着菜篮子,看了又看,瞧了瞧。
老板看出大妈心思,上来热情的招呼:“大妈,给家里人买啊?”
大妈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是的,老儿子嚷嚷多少回,要件中山装,一直没给买!”
老板笑眯眯说:“可不是,供销社要三四十呢,不划算!”
大妈终于开口问价:“哎,老板,你这中山装多少钱一件?”
“十二块!”老板扫了一眼大妈的菜篮子,心里估摸着她的承受价位,报出了价格。
大妈摸了摸面料:“铁路呢的吧?”
乔韦差点笑喷,什么眼神,这不是纯棉的么?
老板一脸不喜的模样:“大妈,这不可瞎说,铁路呢怎么可能这价?”
老板说的倒是大实话,上辈子参加工作的第三年,牧楚悦给乔韦托人去德隆服装厂定做过一件,花了七十多块钱,乔韦肉疼了整整一个礼拜,当时他的月工资才刚涨到六十五块钱。
大妈对老板的语气很是不满,但她又不想让自己老儿子失望,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总是要出个新的,上门寻个亲穿着也气派,好歹是中山装呢!
“八块,多一分我不买!”大妈狠狠心,咬咬牙,跺跺脚,给出了一个既不让自己出血太多,又能让老板接受的价格。
老板将衣服重新挂上架子,不满的嚷嚷:“大妈,你这价杀的太狠了,我可不是一点赚头都没有,还倒贴本是吧?”
大妈鼓起勇气,又加了五毛钱。
老板还是摆摆手,摇摇头,一副你不买我也不稀罕的架势。
大妈硬着头皮,又加了五毛钱,并且申明不卖拉倒。
老板不屑地回了一句:“大妈,你这当菜场卖菜的呢,五毛五毛的加着有意思啊。说个实价,少于十一块钱坚决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