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这句诱人的话吸引了无数渴望脱贫的中国人。
他们手提肩扛,看着就和逃难差不多,把货物一件一件地运过去。几乎一到车站,马上就卖完了,展示了这些产品在当地的巨大市场。
可以说一九九一年的老毛子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作出史无前例的突出贡献,像这么敬业友好的国家再也找不到了,发个两吨重的奖牌都不为过。
现在倒爷当然不比后世的一九九一那批,但他们是拓荒者,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多。
像丹凤街,东门后街已经成了倒爷的集散地,许多人的货在摊子上就是摆个样品,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让人一扫光。
而这里货物种类繁多,货源都是五花八门,从南方到北方的都有。
乔韦也没办法做到一家独大了,可照样不愁销售。
有这个实力,但不敢这么做,他需要再看一段时间,即使如他这样的重生者也不是万能的。
韩原过来的时候,乔韦在院子里就听见了一阵不一样的轰鸣声。
“哥,要不我带你出门试试怎么样?老拉风了!”韩原骑了一辆挎子。
乔韦摆摆手,不用看都知道是长江CJ750挎斗儿车,一着车那一溜蓝烟。
这小子今天换了一身行头,越发油亮气派,匆匆走进来都带着一股风。
乔韦交代过韩原没事不用过来,风口浪尖谨慎些为好,虎着脸说道:“瞧你得瑟的,一个三蹦子激动啥劲?说吧,啥事?”
韩原今年也二十二了,岁数不大,倒也越发老成稳重,丹凤街那边生意一直妥妥当当,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岔子。
“有点事,不过也不算事,还是要你拿主意!”韩原说道。
“说吧,我听着呢!”
“有人想邀我去东北做生意!”韩原说的吞吞吐吐。
“啥?东北?”乔韦支起身体,问道。
韩原点了点头,说道:“你还记得那个老黄么,他有个老表早年闯关东,在东北那边成了家,今年回乡祭祖,在老家修了院子,看样子阔气了。听说现在跟老毛子搞边贸,那啥口岸开了。不管什么货,只要拉到老毛子那边就能赚大钱。这阵子,不是风声紧吗,老黄有点怕,也想去那边做生意,可本钱不够,又没供货商,所以……”
“啥口岸?”乔韦打断话头,不确定的问道。
韩原摇了摇头,道:“老黄舌头过了一下,我也忘了!好像……好像说是中苏签署了一份条约,重新开了口岸。”
乔韦快活得心就差崩出来,只要有口岸就好,可不妨碍他去探路,在那边站稳脚跟,或许会有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