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苏两七再次发出独特的发动机咆哮声犹如天鹅展翅一般冲向蓝天。
“鹰眼7号呼叫,我已到达指定高度,请指示!”
按照既定航线来到测试空域,邵凯将高度保持五千改平飞行。
“打开鹰眼!”
“明白!”
回复完,邵凯按照步骤开启雷达,同时给传感器供电,然后等待塔台反馈。
“检查惯导、检查GPS、检查红外探测、检查激光探测……”
“惯导显示正常,GPS定位正常、红外指示正常……”
根据地面指令,邵凯配合挨个检查所有实验设备,每检查一项,就向地面汇报一次。
而地面上郑如伟在一众科研人员的配合下开始在大型计算机界面同步检查机舱内仪表及实验设备运行状况。
“数据传输正常、无线通信正常、姿态感知同步、GPS实时同步……”
“鹰眼7号,目标机已经升空,请改航向至045!”
随着各岗位报告载机数据已经实现同步上传,相应的负责这次测试任务的目标机也从跑道起飞。
“明白!”
听到目标机已经上来了,邵凯明白现在改变航向就是要与目标机拉开距离,按照试飞计划,今天要测试载机在高中低三种高度下的最大探测距离。
十分钟后,邵凯按照塔台指令开始掉头,同时拉下头盔显示器,荧光扫描画面出现在自己视野。
“7号报告,目标机已出现,速度630,方位225,距离58,高度4800,坐标东经XXX,北纬XXX……”
等待了大概一分钟,邵凯终于看到目标机详细数据出现在自己视野,立即通过无线电向塔台的郑如伟汇报。
”塔台收到!“
因为载机和目标机的数据同时与地面这边配合实验的计算机同步,所以地面人员在第一时间就拿邵凯所汇报的数据与目标机上的数据进行比对计算。
“7号报告,目标机开始沿着270方向盘旋转弯,距离49,高度4900……”
“塔台收到!”
“7号报告,目标机已消失!根据飞行轨迹判断他在我上方242方向!”
“塔台收到!”
“7号报告,目标机出现,高度1000……”
第一天的测试实验结束,经过地面人员的精心计算比对得出鹰眼雷达在五千米高度对目标探测距离最远为56.4,数据显示相对稳定。
在一千米高度对目标测算距离最远为27.2,但是很容易受到地面杂波干扰,数据显示极不稳定。
至于七千五百米高度,测试距离最远为39.7,不过当探测到这个最大距离时,雷达温度有明显的升高,数据同步时长有所延迟。
虽然只是简单地测试了一下鹰眼在三个不同高度的最大探测距离,但是邵凯感觉这样的试飞简直比空战格斗还要疲于应对。
在飞行实验时,他的每一个飞行动作都要经过塔台下达相应指令他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几乎没有自主操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