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是漫画改编剧,只是因为林田惠的原因,所以这部漫画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如果自己拥有了“动漫之心”,这部剧的播出效果将远超现在的评估。
“满分5分我只能打3分。”显然,这个剧本属于铃木十三不满意的。
“《热血高校》,简单粗暴的电影剧本,拍摄出来的效果应该也是非常直接,血腥、暴力、热血、拳拳到肉,符合时下年轻人的观影需求,会是一部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满分5分我愿打3.8分。”至于为什么没上4分,也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漫画在这一世并未出现。
三言两语评价完林田惠的四个作品,林田惠和惠理子坐直了身子,知道铃木十三的重头戏要来了。
铃木十三也不卖关子,微微一笑:
“我代表东京电视台,愿意购买《可以跟着去你家吗》和《人类观察》两个综艺节目企划,并按照之前的约定,由林桑挑选一个节目作为固定主持人。”
“两个剧本,很抱歉,《乱马1/2》暂时看不出播出的价值,《热血高校》我们倒是愿意购买并尝试让合作的电影公司进行拍摄。”
日本的电视台主业是电视剧、综艺节目,但大多也涉足电影,毕竟这么一大块的蛋糕总得分一杯羹。比如日本五大电影公司中的东映,就是朝日电视台的股东之一;而松竹株式会社也曾参与过富士电视台的创立。
对于这个结果,惠理子完全可以接受,但林田惠因为系统任务的要求,必须拍摄这《乱马1/2》,好在这个任务并没有时间限制,即便这次推荐失败也没关系。
……
……
“8万张,你没开玩笑吧?”
当经过漫长的谈判离开后,惠理子在回去的车上告诉了林田惠关于单曲《garigaribone》的CD销量。
要知道,当初首专《向着未来》销售过一段时间后的销量也才不到4万,虽然现在肯定更多了,但也不像这次如此迅猛。
林田惠还是低估了日本宅男宅女的消费能力,也就是林田惠现在的名气不够,否则就算是发行才短短几天,这个数字也将随意翻倍。
“果然还是出歌好赚钱啊。”虽然因为是单曲CD,单价很低才600,但仅仅这么几天的销量已经为林田惠再次带来了100万的收入。
可好消息还不止这一个。
“另外,being公司转来了林桑您在韩国发行的两首单曲销售的首次分成,一共1260万韩元,折合约140万日元。”
“还有《向着未来》专辑的第二笔销售分成尚未计算出来,可能要再等上一个月,而后最终结算。”
“至于KTV里,目前已收录《向着未来》专辑中的四首歌,产生的音乐版权费将来会陆续发放。”
说完这些,惠理子却接上了刚才林田惠的感慨:
“只要林桑的名气足够,单曲或专辑轻松大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张不是梦。虽然日本不大,但因为打击盗版得力,日本的音乐市场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潜力巨大,每年众多歌手在这里面抢夺蛋糕,光是CD产生的经济效益就有2000多亿。”
“还有出演电视剧,顶级艺人一集出演费用便可达几百万。更不用说电影片酬动辄几千万上亿。”
林田惠撇撇嘴,心里却暗自吐槽,这个数字如果在前世华夏根本不值一提。华夏艺人的高片酬那是众所周知,即便非顶级艺人,片酬也能轻松甩开日韩艺人独树一帜。
惠理子说这些,自然不是无缘无故。
“所以,林桑现在的成就和收入才刚刚起步,你要把握住自己的天赋才华,相信成为一线乃至超级巨星指日可待。”
毕竟自己的收入与艺人直接挂钩,作为经纪人姐姐,自然得时不时给艺人鼓劲加油,打打鸡血。
“嘿,明白,惠理子姐姐您就放心吧,我会努力的。”经纪人这么上心鼓励,自己也不能无动于衷,林田惠元气满满地予以回应。
“那么,我们一起加油吧!”
“加油,加油,加油!”
惠理子和冈本一郎一起大声宣布,就像是参与议员竞选一样。这种场面很容易让人热血沸腾,日剧看多的人便能轻松体会到,说日本人做作吧,他们心底却不会有一丝尴尬,这就是不同的文化差异吧。
“所以,接下来的行程是什么?”
见林田惠问起,惠理子不用再看下笔记本便如数家珍地复述出来:
“因为《garigaribone》的影响,林桑接到了朝日电视台、富士电视台两个访谈类真人秀节目的邀请,成为嘉宾中的一员,今天接下去的行程以这两个为主,届时将有机会在节目里进行表演。”
“yuya桑明天早上有个专访,可以邀请好友作为嘉宾出席,他推荐了您。”
“田边事务所这边,为您接到了三个代言广告,这是经过初步筛选过的,虽然代言费用不高,但都属于非热门产品,且代言时间不长,不会影响您未来接到大单子的安排。”
“事务所那边还另外收罗了几位歌曲创作人的新歌,希望您认真考虑下是否有合适的选择。”
虽然林田惠是“创作型艺人”,但一般来说,每位创作歌手的原创歌曲是作为主打歌赋予特殊地位,一张专辑里还是有相当部分是靠收歌的。否则,歌手如何保证自己的高产,一年发行两三张专辑呢。
“啊,惠理子姐姐,明天下午的时间麻烦帮我空出来,我有些私事需要去江户川一下。到时让冈本桑开车送我就行。”
林田惠可没忘与西野七濑的约定。
惠理子狐疑地看了看林田惠,虽然刚刚成为专属经纪人并不久,但艺人的私生活仍然需要尽心尽力提醒。
“艺人的行动不能过于随心所欲,建议您这边还是带上李舒同行,这样也好有个照应。”
“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