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相比蓝星和致远星,在月球上施工,就简单许多了。
毕竟它的质量小得多。
而且它连大气都没有。
本身就是一颗卫星,‘行星质量’所带来的工程压力,非常小。
在这样的低质量、无大气卫星上施工。
最明显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像在致远星那时候一样,特地在末端建立一个非常庞大的空间站、好让空间站以绕轴自转的方式,减缓星球自转所带来的角动量扭力。
更不用修一个特别庞大的基座,在地面上同步维持应力平衡。
月球上用不着这些。
直接拿超拉伸材料轨道往下铺就是。
按明石的估计...
月面上的太空电梯,工程量顶多有致远星那一座的五十分之一。
后者是绵延数千上万公里的通天之路。
前者就袖珍许多了,就是个百来公里的小管子而已。
甚至都用不着上百公里。
努努力,压缩到几十公里的里程,也轻而易举。
..
除了国防部造舰、反粒子囚笼基座、月球的太空电梯以外。
工业生产部现在手头上还有一个大活,就是中央星系戴森球的准备工作。
戴森云。
戴森云,指的是完整的戴森球建设出来之前、最原始的第一步工作。
它是由无数围绕恒星轨道的太阳帆组成、绕恒星轨道进行
太阳帆通常是六角、八角、或是单纯的圆形结构。
大小不一定,各个文明的标准未必相同,但直径通常都是几米到几十米之内。
太阳帆面向恒星的一面,略带弧度,
以便提高受恒星光线辐照的接收范围。
另一面则安置了太阳能转化器,以及射线发生器。
转化器利用太阳能发电。
将恒星的光芒转化为无穷无尽的充沛电力。
而射线发射器则将这些电力,通过微波射线的方式,发射到母星地表的射线接收站上。
...说白了,这玩意儿,其实就是太阳能发电板。
当然,它并不是硬质材料,而是柔性材料,所以叫做‘太阳帆’。
但光是从功能上来说,它的用处,和城里乡下都极度常见的、那些摆在屋顶墙头的太阳能板,没有任何区别。
唯一的区别,只能是,它摆放的位置,与后者相比...
离太阳更近。
好吧,不止更近。
是近了很多很多。
并且,这些东西的数量上,也多了许多许多。
太阳帆并不是永续性的,
尽管它也不至于坏得非常快、变成消耗品的地步,但它的确存在使用寿命。
顶多几年十几年。
因此...
想要获得持续的能源,只能源源不断地不停生产太阳帆,不停往恒星近距离轨道上进行补充。
若是以完整环绕整颗恒星、提升到百分百的戴森云覆盖率、从而获得无穷无尽的电力供应的话...
需求的太阳帆数量,最起码是八位数、甚至九位数级别。
这还得看恒星的大小和质量。
倘若是巨星的话,弄不好得再扩充一个数量级。
因为采用了这种建设方式,它才被称之为‘戴森云’。
形容这些笼罩在恒星近距离轨道上、遮蔽了它的光芒的太阳帆,本身就像一朵又一朵的云朵,它们构成的巨型构造雏形,也确实像是一片密密麻麻的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