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粒子加速器’。
帝国竣工的第二座恒星巨构。
相比中央星系里已经完工的戴森球。
还有即将在罗塔-2和它一块落户、基址就拍在它边上的‘奇迹船坞’;
恒星粒子加速器本身,可以说是完全归属于‘科研类型用途’的巨构。
应该说,帝国目前对巨型结构的规划,都是非常明确的。
不存在什么‘火力溢出’的说法。
每一座巨型结构,都是各自所属领域之中的‘最优解’。
毕竟以它们的投入成本...
一旦浪费起来,那真就是天文数字级别的损失。
苏文可舍不得在这方面乱搞。
‘戴森球’为中央星系,提供了堪称无穷无尽的能源;
将一整座恒星给包裹在内的相位戴森球。
它的能源产出...真就是寻常文明难以想象的。
有它的存在。
苏文就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
可怜巴巴的靠着什么‘裂变堆’、‘风力发电厂’、‘潮汐能源’、‘火力发电厂’之类的小东西来过日子了。
话说当年刚在无名岛上落户的时候...那时候才叫真的艰难呢。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发电设施,没有一个专精的。
还没法敞开了用——那一座座工厂,完全就是电老虎。
敢敞开了用,它们真敢把电网抽干的。
后来...
即使是到了拿下月面回廊、开始第一波大起飞之后。
手头的能源,其实也并不是十分阔绰。
聚变堆当然好,冷核聚变堆更好。
可它也是要燃料,也要持续运营维护的。
即使是‘人造太阳’那种级别的超大型聚变堆。
面对当时帝国初建、心智人形初临,百废待兴的局面。
说实话,也挺有心无力。
——那时候,光辉对这方面的解决方法,是满世界拍能源区划。
围绕着行星首府,放射状扩散的无数生产建设区域内。
腾出许多区块,专门用来供应能源。
除了密密麻麻地集中部署冷核聚变堆,高强度发电。
其他啥事儿也不干。
可以一眼看到,这种土法子,明显是存在上限的。
星球表面能利用的地方就那么多。
乃至于星球地下,能利用的地方,其实也并不多。
哪怕是地热能与核聚变双管齐下,产能一样存在一个无形的天花板。
遥远,但存在。
现在么...
相位戴森球竣工之后,苏文就再也没有听过关于‘能源供应不足’的抱怨了。
——这种级别的巨构设施一经投产,那效果完全是立竿见影的。
只要以开始生产,直接就能解决它对应领域的产能需求。
甚至足够溢出目前需求许多倍。
恒星巨构的收益,是完全抵得上它的投入成本的。
产出比投入还要夸张。
不光是中央星系。
乃至周边内环、二环星系的一应殖民星球,都因相位戴森球而受益。
可见这种最高级别巨构的影响力。
‘相位戴森球’是如此,
‘奇迹船坞’会如此,
眼下刚刚完工的‘恒星粒子加速器’,同样也如此。
..
罗塔-2.
这座星系之中,本身就没有什么本土天体。
除了作为星系主星的那颗黄矮星之外。
就是一颗距离不远不近的、灰扑扑仿佛龙眼干一般的荒芜行星;
还有一颗距离恒星非常远的、小了吧唧的矮行星。
这样的天体环境...
产出是很寒酸的。
这也是帝国当初把‘恒星粒子加速器’拍在这里,
回头又惦记着把‘奇迹船坞’也放过来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