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比黄金的琉璃即将跟满大街的玻璃窗一个价,这让百官心中说不出的难过。
特别是有些头上还戴着琉璃首饰的官夫人们,忙悄悄地将首饰取下来。
这一进燕京城,这群人就跟乡下来的土包子一样,邵州事件重现,给这些官员和其家眷的冲击感不是一般的大。
待看到护城河,百官又一次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谁见过堪比运河一样宽的护城河?
那大商船大的,能当海船用了!
再一听工部官员介绍,整个燕京绕城五大河流,两条汇入南下的运河,三条贯通渤海。
整个燕京的水运,比八水环绕的长安,贯通运河的旧都,都要庞大。
能想象渤海港通海商后,燕京会繁华到什么地步。五河贯通,道路修的四通八达,还有轻快的有轨车道……
龙游团长在乡县之地宣传口号一就有‘要想富,先修路’。
看看现在的燕京城,才知这一句话的份量。燕京这路修的,可谓是历朝历代皇城之最!
百官再看陶春花的眼神都变了,一直以来他们对这唯一的女州牧,是既佩服又远离。
女人当官,还是个农妇出身的女人,怎么配跟他们平起平坐!
也就是运气好,沾了女王的光,女王流落之时她就追随着,才有了今日。
但看着这燕京城,百官才知自己对陶州牧的认知有多偏差!
短短时日将燕京城建成这般规模,胸中无沟壑,无魄力,无能力者,就算有多物资,再多人力,也建不出来啊!
待进了内皇城,看着巨大的起重机、钢架、搅拌机、铺路机等等重机械,在工人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建城工作。
百官皆是一脸茫然,跟那些第一次见到旋风炮的敌人没什么两样。
在邵州时就知道建城所用的机器,已经进步到跟武器差不多。
但没想到,燕京城还有更厉害的,怪不得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建城任务。
看着那流水一样将砖头往高处,装有履带的机器。
有官员忍不住问:“这机器是如何操作的?怎么能升那么高?”
陶春花亲自解答:“这是蒸汽机带动的,科技院研制蒸汽机已有几年。
目前还无法带动大的工具,但这些轻便的工具已经能带动。
如今严州已经大规模投入蒸汽纺织机,纺织功效极高。
农科院也在大规模制做蒸汽抽水泵,农田浇灌的问题,以继水车之后,又有了一大突破。”
李凌薇没说台州在造蒸汽船,陇右施诚在研制蒸汽车,主要是怕吓到这些官员,看他们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当初还不想迁都来燕京呢!明里暗里都是燕京苦寒之地,又偏远又偏僻,怎么能为皇城?
哪里有舒适安逸的江南好?现在就让你们看看,再留在舒适窝里不动弹,你们迟早要被高科技抛弃!
整个燕京城划分了十八个区县,皇城区的工程已完成大半,别的区县都在建设当中。
皇宫之所以这么快建好,是因为李凌薇特地要求,不必建那么多宫殿。
皇帝要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帝就不需要了。
政务所需的大殿建好,后宫先建三、五个殿就好。空间留着修花园、演武场、藏书楼、库房不香嘛!
所以皇宫早已竣工,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接下来的时间,百官的安置,城池修建进程等等问题,丝毫不用李凌薇操心。
文有季清哲,武有洛白,内有秦妩和半夏,她只管安心等着登基大典之日的到来就好。
不过有一件事是必须她来做的,就是开国功臣的封赏问题。
李凌薇决定抄个作业,十大将军咱不敢抄,学唐玄宗修个凌烟阁还是可以的。
唐玄宗的凌烟阁是二十四功臣,咱再大方一点,封赏四十八功臣。并且立下规定,以后有大功者,也能登上凌烟阁。
华夏这片土地确实一统了,但咱们的目标是将世界地图都插上大夏国旗,总得给以后的将士一点希望。
大夏国最高的荣誉,登上凌烟阁,画像、名字以及生平功绩,将与开国功臣同列。
这年头还不流行写人物自传,那咱就开个头,凡是位列凌烟阁的功臣,都可以写自传出书。
这年头出书立传,对文人来说,其荣誉跟武将封侯是一样的啊!
省得以后被那些小说家写成小说演义啥的,小说家私心重。
喜欢一个人就往好的写,不喜欢就安排一堆野史。
好好的名将,流传到后世,还有了黑历史。
得知女王要效仿盛唐时建凌烟阁,并且收纳四十八功臣。
百官激动的快要疯了,再没人吐槽燕京不好。
一边将这几年战乱期间,自己所有建树都细细写下。
一边努力投入新城的建设当中,只求能当选四十八功臣。
可惜这些官员中能当选的不多,只有陶春花、许义、沈亮之流,即有政绩,又有战功,方能入选。
李凌薇亲自拟定人选人,霍非、施诚、赵刚、余飞龙、沈亮、许义、陶春花、秦姝、莫天寅、曹慎、
当然,还有洛白和季清哲,共十二人。剩下的三十六人则由季清哲和洛白等重臣商议。
她本来是要将半夏的名字也放上的,但被半夏自己拒绝了。
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功劳并没有大到,能跟这些将领同列。
但她相信,待她去带领女兵,征战四海。
早晚有一天她的战功,会让她够资格登上凌烟阁。
同样的秦妩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能提名,见姐姐的名字在列,她已经很激动了很开心了。
开国四十八功臣,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文官武将为争一个名额,争的头破血流都不为过。
她只是在陶春花麾下效力几年,因女王登基之事,才来到女王麾下。
她的名字若也在候选名单上,百官会觉得,这是个笑话的。
本来李凌薇觉得沈秋阳也够资格入选,他虽无多少战功,但他改良种子,培育战马和耕牛,改良浅海田、晒盐法……
这些政绩若在太平盛世,哪一个也够资格封个爵,但放在开国元勋里面就有点上不了台面。
特别是他的父亲已经入选,一门父子双杰也算一庄美谈,但也因此将沈家放在风尖浪口上。
李凌薇思索之后,决定先不将沈秋阳的名字位列,跟半夏一样,待他自己再争得功绩,下一次再入列。
她选的这十二人之中,十一人都是无可厚非,谁也没法挑出一句错来。
只有曹慎,百官热议纷纷,曹瞒造反,子不教父之过,岂能说曹慎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