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话在唐翠红提出来之前,他肯定是不会主动提的。
所谓山上流下来的活水,就是溪流,水倒是很清澈,就是看起来并不多。
“再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等雨季这边的水流就会大了,当然也有没水的时候,到时候还需要到家属院平房区的水井碰碰运气。”
难怪这边虽然有林子,但看起来却没有什么水汽,感觉干的很,合着她来的这个地方,有点缺水?
因为水流比较细,还需要拿着舀子到比较深的地方舀水,所以夫妻俩来回担了四趟,十六桶水,才堪堪将家里的大水缸填满水。
解决了水的问题,翠红又花费两天的时间将窑洞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
其实也没啥收拾,家里空落落的,没啥东西,主要的时间用来乘坐部队的给养车出去,去附近老百姓的集市上换取一些日常用品回来。
万幸的是,这边可能太偏太穷了,都是互相换东西,不需要票,拿钱偷偷的也能换,反而给老百姓票,他们没地方花。
赶了几次集,唐翠红也逐渐意识到,说是来了西市,只怕和她家小妹距离很远。
小妹上学的地方毕竟是市里面,可他们这儿,牛峰甚至没告诉她具体位置。
来这儿的多数是年轻和年纪大的军嫂。
年轻的没有怀孕的住在这里,孩子养到上学的年龄就去回家乡或者去市里面上学了。
年纪大的是孩子们都在外读书,就剩下军嫂偶尔过来看看。
亦或者孩子大了,在家里生产队干活养活自己,不需要她特别照顾的。
但这部分只占少数,大部分都是孩子在哪儿,军嫂就在哪儿,留下个老爷们自己吃食堂。
她家窑洞周围只有三家人,也都是营级干部,看起来都不算大,最大的估计也就三十来岁。
他们刚搬过来是要请客的,翠红也是在牛峰提醒之后,才知道有这规矩。
俗称暖房。
这年代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一共也就来四五个男人,其中三家带家属和孩子,加起来也就十几口子。
夫妻俩商量后决定:“也不用遵照他们那边的风俗习惯,你怎么方便怎么来。”
蒸一大锅管够能吃饱的杂粮馒头,炒一盘子带鸡蛋的菜,再炒一大盆带荤腥的肉菜。
这是基本配套,多了能弄来也是翠红的本事。
主要附近就是山林子,他们过来的时节山里面野菜也比较多,多少也能凑几盘。
翠红了解清楚之后,问清楚了具体请客的时间,就背着个背篓子,甚至都没找附近的嫂子领路。
主要她不擅长沟通,也不喜欢麻烦别人,总归她记住了大致方向,每天也出去捡柴火,多少已经了解了部分地形,自认为可以独立进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