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何老师的谈话也越来越不耐烦。她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确实令何老师头痛不已。她身边被她影响到的同学也都受不了。有一天,生活委员跑来告诉何老师:“学校发了打纯净水的IC卡,但林韵芷不肯交钱。”何老师一听就火了,林韵芷家庭经济十分宽裕,请一次家教就要花一百多,为什么这区区几十块却交不上来,分明是和何老师对着干!何老师去到教室,板着脸对林韵芷说:“你到何老师办公室来一下。”林韵芷抬头看了何老师一眼,脸也冷下来:“何老师讲完这道题再说。”她再次无礼的表现让何老师更加生气,何老师怒气冲冲地说:“现在就来。”十几分钟过去了,林韵芷才慢吞吞地到达办公室,一脸不屑。因为是晚修时间,办公室里没人,何老师训了她几句,告诫好不该对老师无礼,她突然间别过头去,骂了一句粗话。何老师愣住了,在何老师的概念里,老师应该是受学生敬重的,哪有挨骂的?一阵挫折感涌上来,但理智告诉何老师,一个人处在愤怒、烦躁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听不进劝告和批评,只有当他们心情平静下来了,恢复了心理平衡,就容易接受批评帮助,所以何老师让她走了。后来何老师辗转联系上她的父母,她父母都在深圳做生意,工作很忙,要联系上他们也不容易。她母亲告诉何老师,她从来不曾责骂过自己的女儿,都是与她平等的交流,她知道她女儿脾气不好,她也批评她不该没礼貌。最后她表示希望何老师也能平等地与她交流,关心她,爱护她。后来,林韵芷发了条短信给何老师:“老师,那天对你说脏话很抱歉!我以后会改的!我妈妈说得对,要做一个有内涵的人!不过我也希望教师和我说话时能像我父母一样温和。很多同学都说老师你针对我。所以每次你一叫我我就觉得你又要针对何老师。然后你又不够温和,我才会很难接受。”
经过林韵芷这件事,让何老师明白,在对90后学生进行思想工作中要更注重交流与沟通,注重方式方法,分析个性特点,达到因人而异。其实,他们的心灵更加敏感,更加脆弱,而何老师们要把他们这脆铁炼成钢,要有适当的温度。对于沾染了不良习气的学生,特别需要给予深切的关怀和热情的爱护。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药”来医治。要想转化,必先感化。动之以情,甚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用无限的爱、无限的温暖,去熔化他们心中的残冰。
邢茜说:看来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何老师说:教育的确不易。可教育又无处不在,归于无形。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的效果就越大。”教育不是一场浩浩荡荡的改造活动,铺天盖地的宣传标语、口号、画像、泛滥成灾、声势浩荡的教育活动,并非教育的本真,只可能造成孩子暂时的迎合,难以有长远的效果;教育不是道德条目的灌输,而是真善美的传承,这种传承靠的是师者或长辈的言传身教,是社会氛围、生活环境的熏陶。教育是师生心灵的碰撞,擅长教育的老师,不必口若悬河,不必苦口婆心,他所需做的,是用心地品读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一言一行,在细节中把握教育的契机。
嗯。何老师有点儿累,想早点儿休息。
那好吧,何老师先走了,你好好休息吧。
“李纯不好,太势利了。”马老师一见到何老师就说。
“我跟她只是普通朋友。”何老师支支吾吾地说。
“别不好意思,我就试过,绝没有信口雌黄,她真不好。”马老师抽起了烟,“我很幸运,毕业走上教学岗位就遇到教师节,一路走来已度过第10个教师节。期间有过迷茫,有过动摇,但更多的是收获的愉悦和感动。学生的祝福、灿烂的鲜花,让何老师更加坚信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正确性!值此机会,我谈谈作为教育老兵的体会,与年轻的教师们分享。”
“教育体会?”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马老师神秘一笑,“你要自己好好理解。”
何老师默然。
“去年我去广州华泰宾馆开会,我的五年前高中毕业的在广州工作的十四位老学生联系到我,要聚聚,当何老师来到大厅,令我激动万分的场面出现了:他们排成一队,齐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宾馆的服务员一起鼓掌。这篇课文是八年前教他们的第一堂课。我带了他们三年,感情深厚。八年后同学们用背诵课文的方式感念师恩,没有比这更令老师感动的了。由此我觉得只要你用心教学,学生会永远记住你,这是教师一生的财富,班主任尤甚。”马老师说,“再说前年高三有个特殊的文科班,学生不是来自市、县、区、教育局的领导家庭,就是法力通天的大老板的家庭;最难办的还有学校九位同事的子女,包括副校长的儿子。他们心高气傲,大部分是择校生,管理难度有多大,不用我多说你心知肚明。高二时班主任镇不住,班风散乱,成绩低下。高三开学初,学校领导威胁利诱费尽一切手段让我重新出山(我歇了两年没当班主任)。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乖乖地受刑。一年下来,这个烫手山芋却成了人人羡慕的香饽饽:全班50人,考上一本重点9人(学校下达的任务是6人),本科以上40人(超出29人),让老师们目瞪口呆的结果是我暑假推不掉的大量的谢师宴(别的地方很普遍,我们以前可没福享受这种待遇)。”
“真是奇迹!”何老师惊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