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红白交错的两层轻纱交窬裙,外搭红色围裳。
交窬裙用料约18尺,行走间裙摆飞扬,一个回旋的舞步,层层叠叠荡起就如同一朵缓缓绽放的花儿。
裙子里面是贴身的红色长裤,裤腿用浅红色丝带绑起扎进了红色的皮靴之中。
身上穿着一袭大红的广袖丝质圆领上衣,外罩着用彩线绣着蝶恋花的对襟绣花挖肩短衣,舞动间广袖流云,甚是好看。
董月娥身上这件舞衣是她结合了唐褙子、魏晋时期交窬裙和围裳的与剑三中秀娘的衣着作为修改的。
唐褙子作为半臂上衣,袖子只有一小半或者小小半,董月娥却觉得如果搭配广袖圆领里衣,半袖还是显得有些累赘,索性将上衣改为对襟挖肩,这样就不会显得肩宽。
下裙依然采用了一般唐褙子搭配的交窬裙,只是从单层交窬裙改成了红白交错的两层轻纱交窬裙,外加红色围裳。因为下摆宽大,围裳微微收拢,有点儿鱼尾裙模样。
两层裙摆,就算是轻纱制成也会显得臃肿,而想要达到旋转中如同花儿一般盛开,最少裙摆要4.5米。
在现代有句说法叫做“三米成桶,六米成摆,九米成花,十二米成仙”,想要在视觉上达到惊艳的效果,最好的选择是12米裙摆。
要知道在现代,汉服中12米裙摆的百褶裙都是用雪纺制成的,单层无内衬,就是为了能够尽显窈窕。
12米换成古代的度量单位就是36尺,就算董月娥设计的舞衣并不是三层都是12米摆,这笔花销也是巨大的。
而交窬裙会被董月娥选上,正是因为交窬裙既能达到成仙的效果,又能够节省布料。
在现代董月娥是位汉服爱好者,自然知道交窬裙穿起来显瘦。
一般来说,穿三米摆的下裙转圈圈,因为裙摆小,转起来像一个鼓起来的桶。
喜欢穿汉服转圈圈或者是要表演的袍子最少也要买4.5米的下裙才能够转开,基本起步当时都是6米。
到后来卷出了9米和12米,这大概是打褶子的极限了。
而交窬裙俗称破裙,是由多块布料裁片缝合而成的,裁片均为梯形状。
裙子一副称为一“破”,一般常出现在某宝上的有“八破裙”和“十二破裙”。
而交窬裙一般都是双色拼接不打褶,由梯形裁片拼接而成,因此腰部用料少裙摆大,因此穿上去显得人高挑且瘦。
再者,舞裙的三层,并非传统的三层一样长短。
在现代一般汉服下裙自带内衬的,都是里面短外面长,也就是说一般6米及以下的裙子都是两层的,两层对于一件6米下裙来说还不算累赘,这一点在交窬裙上更是如此。
而董月娥只是将6米交窬裙的里面短外面长,改成了里面长外面短,最里面的交窬裙为纯粉色加白色荷叶边长裙,中间那层交窬裙则为水红与白相间绣花长裙,而最外面则是红色围裳。
魏晋时,妇女服装以宽博为主。为了束腰,她们往往在衣裙外围裹一块形似上古之裳的布襕。这块布襕,被称为“围裳”。
本来董月娥是觉得比起围裳,清代凤尾裙搭配舞衣会更好看,旋转间凤尾飞舞裙摆如花,但是想了想还是选择了围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