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院不像现代的学校那样,分什么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年级的,只是按照学生的家世、学识、品行为非甲乙丙丁等等班级。
祝家虽然只是个商贾,但是好歹也是建康董家的姻亲,因此祝威本身也是在甲班的,就更别说是董家少爷——董志新了。
董志新给山长送了束修礼之后,就被带到了甲班。山长只是简单的为董志新做了个介绍就开始上课了。
董志新自然是找了个空位子坐了下来。
这个时代的书院,大家虽然都是属于同一个年级,学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是也有长幼之分的。
可以说是先入学的是师兄,后入学的是师弟。虽然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尊师重道,但是对“师兄”却是未必尊重的。
这样说吧,A和B同时入学,在学院读了一年的书,C入学了,A和B自然成了C的师兄。若A和B家世都是极好的,C自然也是“尊敬”师兄的。若不是,C自然也就不会把两位师兄放在眼里。
若是A和B后来一同通过了考试,不管他们是上品官还是下品官,C依然还是“尊敬”师兄的。
若是A通过了考试成为了官身,B却没有通过考试,而B依然没有放弃出仕,继续留在学院学习。那么不管是先入学的C还是后入学的D,对B这个师兄都会轻视,就别提什么尊敬不尊敬的了。
若是B此后连续几年考试都失败了,还不放弃,B这个师兄只会沦为师弟们的笑话罢了。
九品中正制的考试虽然没有科举制的考试那么严格,更加看重的是家世背景而非学识,但是也不是说家世好的草包就能当官的。
但是东晋这个时代,就算家世好,学识好能力强,想要当大官也是不可能的。
怎么说呢,皇帝能力弱,他不希望臣子能力太强,臣子能力强他担心臣子会谋逆。所以世家子弟,能力太强太过出众,就算身居上品,也会被投闲置散,更有可能皇帝根本就不会录用你。
东晋那个时代是什么?魏晋南北朝,又叫三国两晋南北朝。
当然就像是董月娥那一世那样,宋从来不会说自己是北宋、南宋,这南北宋只是后世之人区分宋朝而定下来的。
而东晋亦是如此。
晋朝是司马炎篡了曹魏得来的,晋灭东吴,完成统一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然而五胡乱华,晋朝灭亡。
大量百姓与世族南渡求生,皇族司马睿和过江的世家大族,建立起新的晋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少有志向有抱负的才子无法施展抱负。
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竹林七贤。当然竹林七贤是魏末晋初的名士,东晋也有郁郁不得志,辞官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此时的董志新坐在甲班房间最后面的位置,她仔细的打量这甲班的众人。
虽然大家都是穿着书院的校服,但是大家子弟即便是纨绔,十几年的家族培养也不是白养的,但从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来看,就很容易看出这甲班之中,哪些是大家子弟,哪些是寒门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