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第一代设计出来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根据上次实验给出的修改版已经完成,她需要看看,至少得知道一下数据上有没有问题,这点不能匡她,因为国外她见多了这种情况。
不过想糊弄她可不容易,说白了这些数据就是数学问题,如果想在这个方面糊弄她的话会比较困难。
这代飞行器用了非常多新材料,包含五种合金,十一种陶瓷,七种高分子材料,这些都是这几年团队自研的东西,当然,还不止这些……
这其中外壳是合金、陶瓷、新型高分子材料及普通材料都有的。
内部则比较少这样的情况,其中比较复杂的球形室都只用了陶瓷和合金以及一些普通材料。那里有着比较复杂的结构,特别是内壁,网状、层级,都有。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快速变换电性,我们需要这种"类似"密集小电容的结构(这里的"小"不代表容量小,注意"类似"这个词)。
外观方面,并没有像一般印象那样采用扁圆盘形,它更接近勒洛三角,不过加上中部球形室,还真的有点那味儿!
其表面是加隐身材料的,颜色没什么特别,银灰色,没有花里胡哨。
内部还有内置的挂弹装置,从这点即可以看出它设计之初便不是为了民用,不过,她想了一下,这个东西要民用估计还要比较长的时间,因为其被监管性不高。
……
这其中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设计。
为了防止执行特殊任务时"挂不住"的情况,毕竟有没有什么炸弹以吨计重大家都知道的。为了应对,一开始它就设计出"自平衡"功能,到时候加上两个平衡物就可以执行特殊任务。
当然,如果一次投下三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话也可以不加平衡物。
……
目前来看,数据没有问题,不存在糊弄情况,但是实际如何不是一张纸说了算,往往需要经过严谨的试飞,才可以判断数据实际情况。毕竟这里不仅没有风洞,这个东西还不是气动,只能看实际情况喽。
……
就试飞情况看。
没有问题,如果说硬扯一个问题,那就是起飞太慢,不能在敌人未肃清的前线起飞,否则大概率会被防空导弹击落。这都算比较正常的,如果被单兵防空火箭弹击落就真的离谱。
想解决也好办,近地发射条件不好是吧?补!加一个特高压装置,以强电场弹它一下,这样前段速度过慢的的弱点就被转移了。
为什么说转移?因为弹射装置本身就是大目标,而且即使排除这些,那其能源问题也是一大难点,因为弹射时绝大多数的能量都需要弹射装置支付,所以其负担还是挺重,这又回到了"电池"问题,躲不开了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