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就非常有意思了!
大部分的电磁波被困在里面,而置于焦点处且黑度更高的黄铁矿,这可是个"出气对象"啊!
当入射的可见光密度足够,或者照射时间足够时,矿石无疑会快速升温。
这意味着它本身的辐出能力也在提升,黑体辐射的概念大家都知道的。
有没有一个平衡呢?
有!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如果达到平衡温度前它已经熔化了呢?
这要求入射光能量密度达到一定值,但绝对是很可能的!
而如果在平时的环境里,这个入射光如果要烤化矿石——根本不可能,因为没有反射环境,无法将能量再利用,随着矿石温度提高,逐渐达到平衡……
这些有什么用?
不是?到这里还看不出来?
这就是个直接用恒星炼矿的装置啊……
当然,她想的东西怎么可能只是这个呢。
她想到了一种有意思的玩法——把整颗星球置于一个足够大的球壳内部的焦点,烤……
啧啧啧……
到时候全是熟人……
这个技术也不是没有被运用过,至少……熔盐塔就有一点这个技术,不过它那个还是不够好,让很大一部分电磁波跑掉了,就该把它们困住,大部分转成内能,然后转机械能,然后转成电能……
嗯……不要说,这个想法不错,比原来炼矿石的想法的能量利用率高不少——因为它需要的最高温度更低。
也就是说熔盐塔的极限平衡温度更低,常压炼矿可能需要两千度至三千五百度左右的温度,而熔盐塔只需要大约六七百度,保持内部高压水在三百度至四百度即可……
这之间有不小的差距,因为同样的"通量"输入下,温度要求高的能量利用肯定差——这是由物质本身性质决定的:温度越高的物体,其辐出的能量也更多,这部分辐出的能量有部分经过反射后再次回到焦点,但终归有部分在反射中被物质吸收——其中高能的短波部分甚至可能穿透出去,而这部分高能电磁波的能量有部分在穿透时消耗,有部分逃跑了……
现在还没有"直接"解释为什么温度要求高能量利用率低——其实吧,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温度越高,辐出的能量越多,这些能量虽然有部分会回来,但终究还是在反射中耗损了;二是温度越高,辐出的电磁波中短波部分占比会增加,短波光穿透能力增加,这其中有一部分会"一去不复返",这样也导致了总能量损耗增加……(这里需要知道衍射与隧穿,否则可能对"穿透"这个概念产生一定误解)
所以,转化成稳定能源或者获得所需物质时,温度要求越高,能量利用率自然降低。
还有一点:置于焦点的物质或者装置,其黑度越高越好,最好是各频谱吸收率接近0.…9这种,这样利用效率会提高不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于发电,那么置于焦点的黑度高的材料耐热性也需要提高,不然……
这个创意……嗯……可能不能算创意,因为已经有人用了,微波炉也有这种成分,不过,我抢先加强它且将加强版规范化,公式化,那这个成果就是我的!
规矩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她目前没有兴趣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些个公式和原理,啧……反正她不太喜欢曝光——别说她见不得光;因为她真的见不得光!
这有什么呢?
这种人多了去了,反正钱没少赚,干嘛要添麻烦呢?
这已经是超级财阀的潜规则了,不让自己置于舆论之中绝对是明智之举;因为有的家伙总能想到些歪理来攻击你……而如果他的做法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时,他的歪理是否逻辑自洽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信的人多了,那假的就是真的,真的也自然变成假的,除非杀光他们,否则你天天被无理由的骂成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