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老大没有叛逆期。
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就老成,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长辈,都把他当做一个小大人来对待。
从来不会把祝承当孩子哄,说话做事总是会考虑祝承的感受。
甚至有些时候,大人们还会和他商量,并听取他的意见。
祝沧还没有确定,但是爷爷已经把他当做祝家的继承人在培养了。
祝承并没有拒绝,在他看来自己并没有确定未来的方向,因此继承家业也是一种可能,他不排斥学习。
虽然大儿子一直都让父母省心,但盛秋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和丈夫,不能因为他懂事,就减少该有的关心和关注。
当他们发现自己在其他两个孩子身上花的时间过多,他们就一定会在祝承身上把时长补回来。
大儿子该有的关心一点都不少,他出国留学后,父母每天都要和他沟通。
即使身处异国他乡,父母的关心也从未间断。
祝承虽然成熟,但他并不排斥父母这样的关怀。
他明白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可是当爸爸妈妈在自己没哭的时候也记得给他糖,这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即使自己再怎么成熟冷静,依然还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即使自己长得再高,妈妈还是会悄悄叫他宝宝,因为顾及到孩子的脸面,盛秋只在私底下悄悄地喊。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从叫他承承,再到祝承,连爸爸也开始叫他大名的时候,只有妈妈还在和他单独相处时叫他的小名。
祝承知道自己是一个被父母无条件爱着的孩子,就是长大了也一样。
比起没有叛逆期的老大,老二的童年简直就是鸡飞狗跳。
婴儿时期是一个高需求的婴儿,等到长大稍微好一点,又进了幼儿园。
都说孩子见了娘无事哭三场,这孩子除了刚去的第一天有些想家之外,其他时间都还挺活泼的。
不过去幼儿园,那里的幼师却发现他是一个不爱睡午觉的孩子,精力过于旺盛。
上小学时期又是一个话痨,他和谁坐在一起话都很多。
老师不断地给祝盛换同桌,也没能阻止他说话,最后他单独坐一桌。
后来换了一个班主任,察觉他这个话痨的特点之后,给他安排的就是那种特别内向的同学。
久而久之祝盛可以把同学带的话多一点,也算是功德吧。
除了做作业很难之外,其他时间都还好,可到了初中阶段就出现了叛逆期。
这是在养第一个孩子没有遇到的状况,初中时期的他,因为一个观点问题和老师在课堂上争执起来。
最后被叫了家长。
盛秋接电话还很诧异,一般叫家长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但孩子没有和同学打架,平时没有什么严重违纪的现象。
去了之后发现是和老师吵架,仔细问了之后就只是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但是祝盛觉得自己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