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皇后走了,但元隆帝和魏公公的对话还在继续。
“那沈家明珠如何?”
“冰雪聪明,虽出身乡野,谈吐和气度堪比世家贵女。”
魏公公对明珠的印象极好,眼中带了三分笑意,“陛下是不知道,沈姑娘小小的一团,性子又伶俐,知道老奴舟车劳顿,还特意嘱咐老奴多喝着鸡汤补补呢,十分贴心。”
“哦?”元隆帝顿觉好奇,“她竟不怕你?”
要知道,京中的世家嫡子嫡女,见了魏公公,便缩手缩脚的。
更别提喝劳什子鸡汤了。
“瞧陛下说的,老奴也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沈姑娘不怕老奴,不正能说明她胆识过人么?”
得,又是一个被沈家明珠‘俘获芳心’之人。
“青瓶县呢?”皇帝继续问话,“年前,青瓶县已全部推行万牲草,凌江知府曾上过两次奏疏,说辖下县镇荒地种植增多,草苗长势不错,农户养殖家禽牲口也逐渐多起来。
你去过凌江,情况是否如奏疏所言?”
事关一方百姓民生问题,元隆帝不会只从奏折上了解事情。
“陛下,别的老奴不敢保证,但老奴所过之处,的确看到大片的万牲草,而且青瓶县的山,也没有传言所说的那般荒凉。
农户们也养了不少猪和鸡。”
魏公公不敢隐瞒,“老奴进入凌江府时,特意让人打探了一番。
还没推行万牲草的县镇,到处想办法托人去买沈家的草苗,他们的猪崽也用了阉割的技法,说是等无双郡的完事了,他们便去沈家排队买草苗。”
顿了顿,魏公公又继续,“青瓶县因为草苗普及,养猪户增多,猪崽十分紧缺,得从隔壁县甚至别的府城引进,大伙儿都盼着猪仔大了,卖了银子,好送家里的孩子去学堂。”
凌江府文风不盛,出个秀才便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沈家因为沈青山中举,名动整个青瓶县,也成了许多人家羡慕的对象。
“听阿修说,沈家大郎学问不错。”
“少主所言非虚,那沈家大郎的确学问不错,他已报考参加今年的县试,据说,他极为尊崇前朝周相,立志二十岁前,考上状元。”
皇帝听言,对沈家大郎满意了两分,“少年郎,当怀壮志。”
“沈家三郎也不错,在学问上十分勤恳,就是二郎有些皮,不怎么坐得住。”
“一母同胞,各不相同。”皇帝又问,“听说,他们不仅要念书,还要帮家里干活?”
魏公公点点头,“中午下学,他们兄弟得下地割猪草;放晚学得帮忙烧饭菜,晚饭过后除了要温习功课外,还要抄书挣纸墨钱。
便是沈姑娘,也要管着几家的鸡,菜地里浇水。”
农家子弟,实属不易。
元隆帝感叹百姓生活不易的同时,也抬手挥退了魏公公,“你也累了,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谢陛下体恤。”
魏公公走后,元隆帝低头看着折子。
里面,记录着魏公公在凌江府的所见所闻,与凌江府上奏的,基本相符。
之后,元隆帝去了中宫。
“荷叶茶呢,在哪?朕也品上一品。”
殿内,宫女动作行云流水的泡着茶,氤氲的雾气,朦胧了谢皇后保养得宜的面孔。
“陛下不是在忙么?”
谢皇后端着茶杯,闻了闻茶香,才悠闲的品着茶。
“嗯,味道不错。”
“的确不错。”元隆帝也端着茶杯闻了闻,品了一口之后,也赞道,“可还有?皇后得匀一些给朕。”
“总共就两罐,陛下怎的还来与臣妾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