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帘掀开,露出一张笑脸。
“乡君,是翰林院潘学士家的小公子。”一旁的路女官开口。
她知道乡君邀请了一些人,不曾想,名单中有潘学士家的小公子。
这位潘小公子,喜欢赠书是出了名的。
明珠应了一声,看着潘子钰,只见对方手持玉扇,一脸笑意的走来。
“小乡君,又见面了。”
“潘公子!”明珠漾出笑容,“我以为你不会来呢?”
“小乡君邀请,我不来岂不是不给面子?”潘子钰摇着玉扇,“何况,今天的野炊有青玉糕,不是吗?”
“如此说来,潘公子是冲着吃的来咯?”
“如若我说是,小乡君会不会不高兴呀?”
“不会。”明珠指着简棚,“潘公子,今天可是大动作哦,有吃不完的美食,可不止青玉糕哦。”
潘子玉顺着明珠的手看去,他看到了简棚里面的大锅和一堆木桶,不禁失笑,还真是大动作。
“不知乡君,还邀请了哪些人?”他问。
“我没有正式邀请,只是在送糕点的时候,提了一句。”明珠看着潘子玉,“说实在的,我并不确定你们会不会来。”
潘子钰:“……”
不确定,你还搞这么大的动静?
“潘公子,你是第一个捧场之人,待会第一锅青玉糕出来,给你优先品尝如何?”
“这个待遇不错。”潘子钰笑,“小乡君,我还带了两个朋友同来。”
明珠看向马车,“人在马车里?”
潘子钰点点头,“我这就去叫他们下来!”
话音刚落,便听到马车里传来声音,“不用了,我们这就下去。”
两位年轻公子先后下车,然后笑着给明珠见礼,“见过羲和乡君!”
明珠见他们两人,均是一身儒衫,不禁问道,“你们跟潘公子一样,都是国子监的学子吗?”
“小乡君,我们三个是同窗。”潘子钰介绍道,“这是谢恒,这是崔柏礼!”
明珠这才知道,谢恒是京城谢氏嫡支,父亲是吏部郎中(官职)。
崔柏礼出自清河崔氏望族,亲爹本是礼部员外郎,两年前调任泉州府任通判一职。
两位都是出身名门,听说潘子钰过来野炊,便跟着一起来了,路上才知道是明珠组的局。
经过潘子钰的一番吹捧,两人很快知道了明珠的丰功伟绩。
为免留下不请自来的坏印象,两人才没跟着潘子钰一起下车。
“两位公子,我这野炊跟你们想象的不一样哦。”明珠看着他们,“我这野炊,主要是请乡民品尝青微草制作的美食,让他们知道,青微草不是毒草,而是可以食用的。”
“原来传言都是真的啊!”谢恒双眸发亮的看着明珠,“小乡君,等野炊结束,我们能否拿些吃食回国子监?”
“可以呀!”
这时,村口来了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
吴柔掀开车帘,看到潘子钰几人正和一位小姑娘说话时,立马猜到了明珠的身份。
她记得父亲说过,羲和乡君年岁不大,气质却极为出挑,一点也不像土生土长的农女。
如今见了,她才知道父亲所言非虚。
“吴柔见过乡君!”
介于女童和少女的声音传来,明珠这才看了过来,“你是吴大人之女?”
少女看起来很稚嫩,十一二岁的样子,但仪态很好,看起来温柔安静。
“回乡君,臣女是家中长女,单名一个柔字!”吴柔又是一礼。
“出门在外,大家都是朋友,吴小姐不用这般拘谨,随意一点。”明珠指着简棚,“看到没有,我们等会还要动手呢,太见外了可不行!”
吴柔看向简棚,见很多人在里边忙碌,又见好些人在田埂上站着,便觉得有些害羞。
“乡君,好多人!”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明珠笑,“时候不早了,我们开始吧!”
跨过木桥,几人来到简棚。
里面的人,看到明珠,纷纷见礼打招呼。
“都准备好了吗?”明珠扫了他们一眼,问道。
路女官站了出来,“乡君,一切就绪,只要您一声令下,便可以开始了。”
明珠走了一圈,见万牲草浆,青微草浆还有其他用料都准备好了,便道,“开始吧。”
大家得了准话,各司其职,纷纷行动起来。
“小乡君,我们没有安排么?”崔柏礼问道。
其他人纷纷看了过来,却听到明珠说,“你们用过早膳了吗?”
谢恒老实道,“出门早,没来得及吃!”
潘子钰摇着玉扇,“如若小乡君请,我还能再吃一些。”
崔柏礼道,“我也没吃。”
明珠看向吴柔,见她有些拘谨,“吴家姐姐,我这里还有些青玉糕,你要不要尝尝?”
吴柔双眸一亮,可又见潘子钰等人看着自己,到口的话就变了,“乡君,我不饿!”
明珠没有揭穿,而是吩咐道,“去把车上的糕点拿出来。”
很快,丫鬟回来了,手里提着食盒。
“摆桌!”
简棚的一头,有棵老树,丫鬟在树下摆了小卓,桌上盖着一层布,把糕点摆在叶子上。
五人围着桌子,一边吃一边听明珠介绍。
当他们得知,明珠研究青微草的初衷,是为了让百姓的饭桌多一份菜品的时候,心里多了几分敬意。
“小乡君,你这般能干,我好羞愧哈。”谢恒皱着脸道。
“啊!”明珠不解,“你这般年纪,已经考了举人功名,有什么好羞愧的?”
“可比起乡君来说,我这点功名不算什么啊?”
明珠眨眼,“你羡慕?”
“这不是摆明的么?”
“这有啥好羡慕的?”明珠语气轻松,“等你考中进士,任一方城池的父母官,把地方治理的欣欣向荣,得百姓爱戴,到时候,你便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了。
自己能够争取到的东西,为什么要去羡慕别人呢?”
谢恒笑了起来,“小乡君这么看得起我?”
“不是我看得起你,是我相信谢氏不会有废材。”
“小乡君看得起谢氏,那便是看得起我谢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