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狄公主不甘落后,“我们西狄的男子专情,顾家,沈君郡,你也可以考虑我们西狄。”
“不管是东昭还是西狄,都太远了。”明珠笑着举杯,“二位回去之后,要是想我了,可给我写信。”
这一晚,三人聊了很多,也喝了很多,直到夜朗星稀才离开。
送行的时候,云溪公主和西狄公主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
“沈君郡,山长水阔,我们后会有期!”
“沈君郡,来日方长,我们江湖再见!”
东昭和西狄的队伍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不见,明珠才带人回城。
“要是云溪公主和西狄公主是我们大庆人该多好呀,如此,郡君在京城也能多两位好友。”路女官说道。
“朋友无需太多,几个就好。”明珠策马马拐道,“使团走的差不多了,等京城的事情一了,我们也该回津西了。”
“郡君,我们去哪?”
“去官田。”
官田在城外三十里处,远远看去,一片绿色,清风拂来,掀起一阵阵绿波。
田间,佃农分散在各处,捕捉虫害。
他们看到明珠,纷纷打招呼。
“老伯,今日主事可在?”明珠礼貌的问道。
老伯指着前方的大树,“主事在那儿呢,需要老朽去通报么?”
“在树下说话比较方便,老伯先忙吧,我们自行过去即可。”
明珠朝大树而去。
主事躺在草地上,嘴里叼着狗尾巴草 ,挂着泥的脚一晃一晃的,嘴上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十分惬意。
感到一片阴影照来,主事顿了一下,看到来人是谁时,连忙起身相迎。
“试养的稻花鱼在哪儿?”明珠开门见山。
原来是来看稻花鱼,主事绷起的情绪松弛了一些,“卑职这就带郡君过去。”
路上,主事简单的讲了稻花鱼的情况。
“此时正值稻花生长,也是鱼儿疯长之时,怎么会不长个呢?”苏公公一脸疑惑,“稻花村的鱼儿,是放养型的,个头还是不错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也是按照郡君所说的法子养的,不知道哪里出了出题。”主事愁道。
到了稻花鱼试养基地,明珠才发展,鱼的品种不对。
“青花鱼适合在河里或者大湖泊生存,将它们养在田间,能长个才怪。”
主事立时紧张,“上头说,多放几种鱼苗,看看哪种长的比较好,卑职这才把青花鱼苗混进来。”
事实证明,鱼儿活着了,却不长个,就连草鱼都个头不大。
路女官认真数了一下,“郡君,田里混了至少六种鱼苗,每种都长得差不多,暂时没发现长得特别好的。”
“可有做记录?”明珠看向主事,“这期间,可有喂过万牲草?”
“万牲草这月喂放三次,鱼儿的情况,卑职一直有留意。”
“等稻花落尽,你在观察观察,长得最好的便是最合适的,现在是关键期,你多多留意。”明珠画饼,“朝廷对此很重视,若是成了,少不了你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