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60年代海岸隔离,坚壁清野的年代,想要跨过大洋彼岸弄到全球发行,摩登的大片难度可想而知,这也就导致虽然每年许大茂都会列行公事的到沿海地区,进行采购内参片,但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两手空空的回来。
偶尔运气好了,能从特殊渠道里淘到一些黑白墨片,例如城市之光,淘金记,摩登时代等,至于海外享誉已久的文艺大片儿,许大茂这个层次挠破脑袋也搞不到胶卷。
这也就导致了许大茂放的电影,翻来覆去就那几卷电影胶带,肉吃多了也会肥腻的,更别提示电影这种艺术了,哪有翻来覆去嚼剩饭的。
对于平常很少看电影的公社农民兄弟们来说还算新鲜,可是对于轧钢厂的众多干部们早就形成审美疲劳了。
所以但凡是有消息和来路能弄到内参片,许大茂都会尝试着冒着风险试上一试,反正采购电影胶卷的钱又不需要自己承担,全部都是走台账,轧钢厂宣传科每年的预算富裕着呢。
所以许大茂在轧钢厂宣传科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早就对于内参片的采买以及到各公社放电影和书记生产队长打好关系都已经摸索的炉火纯青了。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宣传科科长除非是脑子不正常,才会选择将自己这个经验丰富的放映员给撤销掉,这种不理智的行为,许大茂自忖轧钢厂众多领导是不会做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
毕竟放映员这份工作看起来轻松惬意,每天只需要在宣传科看报喝茶,但实质上来讲没点儿人脉和经验,还真玩不来。
不说别的,你让一个愣头青来到周边各个公社放电影,这人生地不熟的愣头青,能不能找对地方都是个问题,绝大可能都是迷糊在山坳里,即使是能忍受得住舟车劳顿的颠簸,历尽千辛万苦和挫折,到达了京城周边的各个公社。
能不能跟农民兄弟们打成一片还两说呢,甭看许大茂在四合院里不怎么受待见,但实则上察言观色的能力堪称一绝,不仅能言善辩,还挺会来事儿,不说别的,各个公社的书记现在基本上只认许大茂这个放映员。
要是说贸然把许大茂给换下去,轧钢厂宣传科可不止伤筋动骨这么简单,少说要许久时间才能缓过劲儿来,可是其他厂里的宣传科怎么可能会给轧钢厂这个机会。
要知道整个京城可不止轧钢厂有宣传科派遣放映机放电影,棉花厂,食品厂,罐头厂,哪怕是肉联厂都有特定的放映员,而每个放映员到秋收农忙或者是节庆日的时候到周边公社放电影,实则上是有补贴和鼓励。
你轧钢厂拿不下这几个公社,等到年度任务总结考勤的时候,肯定要低于其他几个有放映员的厂,这样的话不仅宣传科没颜面不说,说不定还要受处分。
因此许大茂才高枕无忧,压根不怕自己这个放映员的饭碗没了。
不过这个前提条件是,杨厂长没有下定决心的要处置许大茂,万一说杨厂长力排众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撤销掉许大茂这个放映员的岗位,那即使有周边几个公社的书记在旁边求情,估计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