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秋收耕种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再加上金水湾晚间要在打谷场播放电影,所以整个打谷场里的社员们聚集的颇为不少,大多数都是三三两两的半蹲,或者是坐着小马扎,明明刚过午后,却已经早早的排起了长队,望眼欲穿的等待的晚间电影的播放。
对于这些辛苦了一个季度的社员们来说,能够在身心疲惫的时候看上一场精彩绝伦的电影,哪怕是目不识丁,只能依靠放映员的讲解,看得云里雾里,也是人生难得的一件幸事。
没辙,60年代娱乐生活实在是太过匮乏,除了定期可能过来在村头说评书的说书先生之外,整个金水湾拥有矿石收音机的人都屈指可数,哪怕是金水湾书记金耀武,也只能用公社里的那台收音机播放一些标语和慷慨激昂的讲说。
所以这次许大茂下乡到公社里面放电影,整个金水湾甚至是附近村落里的社员们都卯足了兴致,不辞辛劳的到打谷场里提前占位,甚至说有人为了最佳的观影位置,哪怕是午饭都没有吃,眼巴巴的蹲守在最靠前沿的地方。
另外就是几个看起来灰头土脸的熊孩子,这些熊孩子无一例外口袋里都是鼓鼓囔囔的,有些甚至是背着小货郎特有的销售零食小布袋子,里面装着的都是一些花生瓜子之类的零嘴。
自古以来就是有需求,便会产生数之不尽的市场,哪怕是现在不允许一些农村商业活动,但是在放电影的这种特殊时刻,人人嘴里都会发咸发干,稍微阔绰一点的都会选择弄一些花生瓜子之类的零嘴打磨时间。
所以便会有一些孩童专门负责在各个放电影或者是表演的场所里面兜售一些零嘴,由于年龄颇小的缘故,再加上形式比较隐蔽,即使是被生产队或者是纠察的人发现了,也大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年头成年人都有自己的辛酸苦楚,哪里会有闲暇时间跟几个熊孩子在,这方面斤斤计较。
所以这些年龄颇小的小货郎就像专门赶场的人一样,消息耳目灵通的很,只要听到了哪里较大的公社或者是村里面组织评书电影之类的,附近几个公社的小货郎都会相约着一起去兜售零嘴。
由于农村公社不流行票据的缘故,钱在广大农村公社地区也是无用物,所以小货郎们更倾向于物换物,或者是全国通用的粮票、布票这种东西。
有了粮票、布票之后,再借着到京城走亲访友的名义,拿着介绍信便可以到供销社换成粮食物资等拎回村里,或者是直接到鸽子市里面卖给那些有需求的城里人。
李登云打量了一下打鼓场聚集的这些人,发现金水湾不愧是周边较大的一个公社,几千户人口,安上每户3~5口人来说,少说也有6000多人,要知道金水湾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大村的规模罢了。
这6000多人,只要一听说是放电影,不管男女老少,哪怕是走路腿脚破位不利索的老年人也都会让家里的晚辈推着来到打谷场里等着看电影。
所以说放映员在这个年代吃香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么多人需要放映员跋山涉水的放电影,而放映员心情好了,多放几场电影,对于金水湾的众人来说是难得的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