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一度被人评价:才高而学陋,以礼为伪,以性为恶,不见圣贤,圣人之道,至卿不传。
学说是他一生的心血,他也不想让他的学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如他的学生李斯所说的。
如果韩信和诸葛孔明没有帝渊给的机会又将有怎么样的命运。
是金子就会发光,在荀子和李斯这类人看来,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放屁。这也是他们这个时代的人为什么如此看重知遇之恩的原因。
无论是裴矩还是管仲,他们都感念林渊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几乎是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大周的盛世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士为知己者死大概就是如此了。
荀子看着手中的情报,沉默了许久,再次开口问道:“如果我不随你去神都,你打算怎么做!”
李斯听了荀子这话,很快就明白他的老师心动了。否者不会说出如果不去他会怎么做,如今只是缺少一个台阶让荀子下。
毕竟老师之前一直坚定不去神都,如今因为稷下学宫的原因而改变了主意。
李斯先是起身恭敬的行了学生礼,然后指了指门外,开口说道:“学生不仅是老师的学生,同样也是大周的臣子,既然陛下让臣子将老师带回神都,那么学生为报答君恩,哪怕是对老师不敬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老师出身儒家,儒家祭祀以天地君亲师,敬天法祖,忠君爱国,孝亲顺长,尊师重教。
学生自然以忠君为先,尊师重教为后。
如今老师的屋子已经被学生从大周带来的人包围了,只要学生一声令下,绑也要将老师绑到稷下学宫!”
荀子指着李斯,一副逆徒你怎么敢如此的样子,随后又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罢了,我就走一趟神都,也去见见孟子,好久没和人吵架了。”
李斯心中激动万分,如今神都发生了这么多大事,他也想迫切的回去,暗潮涌动就有机缘存在,但是帝渊让他带回韩非和荀子,一个任务没有完成他贸然的回去没有办法交差的。
帝渊这样的人可不是随便糊弄的。
虽然暂时没法将韩非带回去,但是能够带回一个荀子已经足够他回一次神都了。
帝后之争其他势力都不敢轻易站队入局,但是他李斯不一样,他本来就一无所有,他自然敢站队了。如今的他还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一开始投入吕不韦门下已经成了他政治生涯的致命点,如今只有剑走偏锋才能绝处逢生。
正如他当初入神都选择吕不韦一样,他现在要再次选一个可能成为帝后的人。
在大周人才济济的前提下,带回荀子还不足以让他得到帝渊的重用,只有在帝后之争和稷下学宫祭酒之争中压对了人,他才有机会真正走上大周的政治舞台。
李斯带着荀子,带着他的政治理想,迫不及待的朝着玉门关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