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众将群情激昂,纷纷叫嚷着杀俘,只有朱文正不动声色,若有所思的站立一旁。
朱元璋便开口道:
“文正,此事你怎么看?”
朱文正略一沉吟,说道:
“国公,杀俘不义,我们可反其道而行之!”
营中里顿时鸦雀无声,众人皆是不明所以,一脸怀疑的看着朱文正。
要不是朱文正身为大都督,又屡立战功,只怕早就有人站出来驳斥了。
朱元璋心中好奇,想听听这个侄儿又有何高见,便大手一挥:
“有何良策,直管说来!”
朱文正这才详细解释道:
“今时不同往日,汉军后路被断,如若我们再杀降俘,必然让汉军心生绝望,激起抵抗决心,于我军不利!”
这一句话说完,众人皆是露出思索神情,就连呼声最高的常遇春,也好像明白点什么。
朱文正又接着说道:
“如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善待汉军俘虏,赐予衣食住行,甚至将部分重伤员予以送回,必能分化瓦解汉军斗志。到时人人皆知国公仁义,必然前来投效!”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叫绝,常遇春是个直人,行军作战不在话下,攻心谋略就弱上许多,听完朱文正这番见解,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
更为惊讶的是朱元璋,事实上他也是这么想的,但他只想到了前半部分善待汉军俘虏,而朱文正的后半部分,将重伤员送回更让人称绝。
正常来讲,两军还在交战,谁会将俘虏送还对方,这不是平白给敌人增加实力吗?
但朱文正的思路清奇,只将重伤员送回,这些人即便回到汉军大营,也无法参与作战,还要消耗汉军日渐稀少的粮草。
更重要的是,吴军的善举,会通过这些重伤员,在汉军中传播,瓦解汉军斗志。
当然,有人肯定会说,那陈友谅万一不要怎么办?
这就是最绝的地方,那些重伤员都是为陈友谅出生入死的,他若是敢不要,军心必然尽失,谁还肯为他卖命?
这才是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高明,有些纳闷的看着朱文正,心想,自己这侄儿以前只知舞刀弄枪,如今洪都一别,为何变化这么大?
于是,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文正,这些道理你都是从何知晓?”
朱文正一愣,真是讨厌这些刨根问底的,却也只能硬着头皮胡扯道:
“我遵从国公教诲,在洪都多多亲近读书人,也明白了些治国利民的道理!”
说这番话时,朱文正总觉得有些脸红心跳,还好胡大锤不在这里,不然不知又会闹出什么鬼?
朱元璋却闻言大悦,亲近读书人,是他反复倡导的事情,不然全靠一帮粗人武夫,能打天下,也坐不稳江山。
他又见朱文正脸色发红,似乎谦虚谨慎的很,朱元璋是越看越高兴,大手一挥:
“此计甚妙,文正,既然是你提出的,就交给你负责吧!”
朱文正心中跑过一万头草泥马,不能啥事都找着我一个人干吧?
生产队的驴也得歇一歇,喘口气吧?
散了会,常遇春又笑嘻嘻的跑过来,亲热的用肩头顶了顶朱文正道:
“还是你聪明,待会儿带我一块去?”
朱文正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
“别!万一你一时兴起,把那些俘虏都砍了怎么办?”
常遇春大声叫屈道:
“怎么可能?我在你眼里就是这种人?”
朱文正一脸不信任的盯着他:
“我看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