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人说话时,冯胜突然派人来报,他在城东打下一座粮仓,虽然粮草不多,但足以支持明军再多消耗三日。
这是个好消息,有了这批粮草,西路军就算被围死,也能支撑六天之久。
胡大锤还想问两句有关徐达的话题,朱文正却有些神情沉重的说道:
“传令下去,把今日阵亡的弟兄们好生收拾起来,将来要各自送回祖籍安葬!”
胡大锤听完顿时不做声了,只是满怀敬意的鞠了一躬,转身就去安排。
他知道,西路军之所以能打,除去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大都督十分体恤士卒。
平时粮饷从未短缺不说,对伤残战亡的士卒更是十分优渥,就算身死沙场,家人也能得到一笔不错的抚恤。
当兵没有后顾之忧,哪个不是争相卖命?
胡大锤走后,朱文正又派出旗兵,对冯胜作出一番交代,然后连衣甲都没有脱,就这么一头倒在毯子上,蒙头就睡。
因为他知道,王保保绝计不是个省油灯,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肯定会主动进攻,明日必有一番恶战。
…………
与此同时,远在应天的朱元璋也没闲着。
早在朱文正还没离开潼关时,朱元璋就意识到此战的重要性,本来是想趁着元朝内乱,一举收复北方,没想到现在硬生生打成了两军决战。
双方几十万主力都汇集在大都城下,这种级别的会战,无论元顺帝还是朱元璋,都明摆着输不起!
为了确保会战胜利,朱元璋也是绞尽脑汁,短时间内招兵买马肯定来不及。
既然如此,他就快马传递,就近从江西各州府抽调兵马,同时将沐英和李文忠也一并叫到身边,甚至不惜动用应天守军。
对于老朱的这番操作,李善长是越想越担忧,自古以来,抽调京师守军都是极为不祥的征兆。
为此,李善长曾两次劝阻朱元璋,但老朱的决心岂是轻易可以动摇,在他看来,若是徐达和朱文正都折在北方,那应天这几万人马,留着也只能作陪葬。
老朱做事虽然果决,但也有果决解决不了的问题。
明军水师经过多年发展,本来规模已经极为可观,但一部分水师在随同朱文正作战,另一部被廖永忠带去攻打广西,应天剩下的战船就不多了。
朱元璋禅精竭虑,不惜将一些原本缴获自汉军,打算拆解的老式楼船给拖了出来,又亲自跑到龙江造船厂巡视。
此时的龙江造船厂中,正在新建不少战船,其中就躺着第三艘即将完工的宝船——“宁海”号!
看到这批战船,朱元璋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宝船运载量大,若是挤一挤,装个四五千也不在话下,反正内河风浪小,应该不至于出问题。
老朱二话不说,当即下令,宁海号必须在几天内下水。
这下可苦了一干船匠,匠头试图说服朱元璋,时间太仓促,一些细节还没完工,尤其预装的一百多门火炮,只到位了五十来门。
造炮在古代是个大工程,车床都没有,全靠人力敲打,自然费钱又费工。
但老朱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到位五十门,就先装五十门,反正必须给我下水。
不下水,就下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