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被怼哑口无言,朱文正连皇帝起家的故事,都搬出来了,这个时候他还能唱反调吗?
这不是怀疑朱元璋的能力,镇不住这个世道?
朱文正这番话也是有感而发,后世时,华夏曾落后西方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国人时常自卑,出现了大量仰慕西方文化的人。
可随着华夏自身的发展,不过短短数十年,华夏文明已经重回世界巅峰,那些仰慕西方的声音,也自然而然消失不见。
因为华夏人重新站起来了,他们对自身充满信心,再也不用盲目崇拜西方。
这就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刘伯温听得热血沸腾,当即出列朗声道:
“平章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
杨宪也紧随其后,出列高声道:
“臣附议!”
紧接着,一众言官纷纷出列,大声赞同,甚至连一些其他各部的官员,也群情激昂的表示赞同。
此时还是大明初期,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血都是热乎的,即便多少有些小心思,但朱文正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大是大非面前,许多人还是拎得清。
一时间,场面蔚为壮观,看得朱元璋也豪情万丈,当即拍板道:
“好一个君子当自强不息!
朕决定了,就这么办,弘扬汉家文化的同时,对外来文化实行兼收并蓄,只要真心归顺大明的,无论胡汉,一视同仁!”
随着老朱一锤定音,朝堂上欢声雷动,几乎人人都面露喜色。
朱文正的话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却展现出强大的民族自信,更是深谙朱元璋睥睨天下的性格,顿时收获了大家好感。
只有李善长和胡惟庸脸色十分难看,今日一场交锋,算是完全落了下风。
朱文正大大咧咧的站在那里,本以为事情讨论完了,也该下班回家休息了。
哪曾想,朱元璋突然兴冲冲的来了一句:
“文正!大明衣冠的事情,就交给你来校正!”
朱文正一呆,不是说好进中书省只是个闲职,只调理人事,不用做具体事吗,怎么这么快就给自己派活了?
朱元璋看着他一脸发苦的模样,忍不住莞尔一笑:
“能者多劳,你不干谁干?”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朱文正只能无奈接下了自己上朝后的第一份工作。
这活不好干,很容易出差错,胡惟庸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朱文正半瓢水的知识储备,必须找几位大儒多多商议,比如刘伯温和宋濂等人。
另一边,胡惟庸脸更黑了,自己辛辛苦苦一场,没想到半点好处没捞到,竟然反而给朱文正作了嫁衣。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这么做,也是有意给朱文正撑腰,让他在朝堂站稳脚。
下了朝,胡惟庸灰溜溜的跟在李善长身后,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聚在一起。
两人脸色都很难看,默默的干坐一起,谁也没有出声。
沉默半响,还是胡惟庸最先忍不住,愤愤不平的开口道:
“那朱文正实在嚣张,仗着背后有陛下撑腰,什么事情都要插上一手,恩师贵为一国丞相,他都不放在眼里,简直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