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大都督府,在合并兵部后,省去不少繁文缛节,运转效率同样得到明显提升。
朱文正之所以不希望兵部自成一家,就是担心大明慢慢发展成历史上那样的文重武轻。
以文制武主要起源自宋代,宋太祖靠兵变起家,自然对武将十分防备。
再加上宋代十分重视科举,大量提拔文臣,而中书省的体制又非常利于文臣发展,最终导致重文轻武的现象出现。
以文制武虽能稳定军队,却又意外产生出新的副作用,那就是外行领导内行。
纵然军中英杰辈出,也常常要受到不懂兵事的文臣节制,结果就是胡乱指挥,将帅不和,经常打出一摊烂仗。
朱文正让大都督府独立运转,甚至跟中书省在级别上相同,就是为了保证军事上的专业自主性。
有专业的人领兵打仗,武人不被轻视,国家才能抵御外敌。
当然军队太强,难免会被少数野心家利用生事。
为了保证稳定,粮草还需从户部挑拨,不然都督府大权在握,又有兵又有粮,朱元璋晚上就该睡不着觉了。
还有一个举措,就是设立皇家禁卫军。
禁卫军训练装备为全军之最,直属皇帝领导,是保证中央稳固的可靠依赖。
这一出双管齐下,让朱元璋也十分满意,他大手一挥,第一支禁卫军自然就着落在虎威军身上。
虎威军战功卓着不说,又出自皇亲国戚朱文正之手,有他们拱卫京师,老朱十分放心。
当然,并不是朱文正的所有改革举措,老朱都能赞同。
比如眼前这一条,限制权贵商贾大肆购买土地,即便再有钱,也不能超过国家设立的标准线。
这种规定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简直匪夷所思,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世人有所成就,无论是加官晋爵,还是买卖获利,都以买地流传后世为荣,此乃千古之理,就算是朝廷也不便多加干涉,你为何要进此言?”
老朱说得没错,古代生产力落后,除了土地也没什么好投资的,再加上乡土观念重,人们有了钱自然会大肆买地。
但朱文正显然有不同看法,只见他一脸郑重道:
“叔父莫要小看此事,历朝历代兴亡原因虽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都是土地兼并流失,百姓居无定所所致!
想要大明长治久安,非此不可!”
朱元璋闻言一震,似乎有所感悟,便递个眼神给朱文正,想听听他又有何高见?
只见朱文正娓娓道来:
“人们有钱置办田产,本来也不是件坏事。
可叔父想过没有,第一代人富起来,多半靠的还是自家本事,多少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可第二代呢?
这些人打出生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若是不学无术,什么也不干,只靠着祖上留下的田产放租收钱,对国家又能产生什么助益?
他们不事生产,靠地赚钱,赚了钱又买地,买了地又放租。
长此以往,土地慢慢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大量勤劳善良的百姓,却只能给他们打工种地。
百姓挥汗如雨,辛劳苦顿,到头来却未必能吃饱穿暖。
若是遇上灾荒打仗,百姓负担苦不堪言,国家如何能安稳?”
朱文正所言,正是历史上的明末景象。
那时大明土地被大量集中在权贵手中,又偏逢大灾之年,再加上万历四大征,彻底耗尽了明朝的气数。
各种兵役杂税,让本就勉强度日的百姓,从根本上失去了活路,于是“迎闯王,不纳粮”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朱元璋虽然不能预见未来,但侄儿的这番话却深深触动了他。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不正是靠给地主种地讨生活的吗?
那时候,老朱一家每日起早贪黑,辛苦干上一年,到头来一半收入却要白白进了地主家口袋。
他们自己靠吃野菜,喝稀粥充饥,时常饿得头晕眼花。
平时还好,虽说饥渴难耐,咬咬牙至少饿不死,可一旦遇到荒年,那就真的是天要绝人之路了。
朱元璋的爹娘,就是这么活活饿死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为朱文正的深谋远虑感到叹服。
限制土地买卖,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