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改变竟如此之大,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轨迹!
众人看完一时难以消化,朱元璋却早已按捺不住,猛地起身道:
“荒唐透顶!
元军主力早已被我系数歼灭,何德何能能够拿下冯胜八万大军?”
不怪老朱如此愤怒,大明早已稳居中原,换谁突然收到这么个消息,也难以咽下心中那口恶气。
只是这个问题,刘伯温等人也是一头雾水,根本答不出来。
只有朱文正心中一动,想到了那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帖木儿大帝。
要说在这个年代,谁有能力跟大明掰掰手腕,简直非他莫属。
只是帖木儿此时名声未显,就算说出来大家也不认识,也未必会相信。
朱文正心念电转,上前一步答道:
“回陛下!大明新立,四邻不达,元军虽败,却与察哈台,金帐汗国等本是一家,也许他们从中借得强援!”
徐达在奏折中也曾提及,元军中似有大量察哈台骑兵,而对于察哈台的情况,大明几乎一无所知。
老朱虽然愤怒,却深信徐达不会乱讲,如果情况属实,那大明将面临一股空前的灾难。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看向堂下众人道:
“如今常遇春生死不明,徐达孤军被困,诸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提起常遇春,朱元璋语气罕见的哽咽了下,双目微微有些发红。
开国诸将,都是曾经与他一张桌子吃饭,一个帐篷睡觉,同生共死之人。
要说众将之中,除开自家子侄,他最欣赏的就是徐达,但最喜爱的却是常遇春。
徐达虽然沉稳能干,谨守君臣礼仪,却难免显得有些生疏。
只有这个常遇春,不光一身是胆,忠诚敢战,平时更是大大咧咧,见了朱元璋也不见外,时常逗的老朱开怀大笑。
没想到不过短短一年,两人竟可能永隔阴阳之间。
杨宪看出朱元璋悲切,上前一步道:
“陛下保重龙体,常将军吉人有天相,没准能够逢凶化吉平安归来!”
朱元璋到底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知道此时不该意气用事,强忍悲痛道:
“军情紧急,议事!”
刘伯温早已思虑多时,当即说道:
“孙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如今敌强我弱,敌情不明,贸然与之决战恐凶多吉少!
当务之急,当用战船接应徐达南撤,同时广招天下兵马,高筑城墙,诱敌深入!”
客观的讲,这的确是个更保险的办法,朱元璋也有此意,他之所以没有下定决心,就是放不下北方数省的百姓。
按徐达信中所言,敌军四处烧杀抢掠,若是放任不管,朱元璋日后如何面对江东父老?
只是若要打,一时间上哪里征集那么多兵马?
徐达的方案太过冒险,虎威军现在才六万多人,就算把京师守军也给塞进去,也不过十来万罢了!
总还得留几个人看守城门,护卫皇宫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向朱文正,这一刻,泱泱大明的命运似乎将由这位年轻的侄子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