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心思终于收服黄权、王累、张任、刘璝四人之后,李瑄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李瑄也不想这样,但实在是没办法,现在刘备在李瑄的帮助之下,看起来似乎人才济济,但其实远远不够用。
因为现在刘备的地盘也跟以前不一样了。
之前的刘备,只占据了半个荆州,加一个益州,而现在,却是整个荆州加上交州与益州,以及汝南,日后或许还会更多。
将刘备手下的人才平均分配到这些地方,其实也就没多少了。
除此之外,益州糟糕的局面也是李瑄求贤若渴的原因之一。
益州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其实内部已然腐朽,特别是门阀问题,最为严重。
益州门阀林立,世家大族对于政权的掌控跟之前的荆州差不多,甚至比荆州还要糟糕。
除了刘璋这个最高负责人,益州的大小官员,几乎都出自于各个门阀世家。
这些门阀世家的子弟,很是轻松的就能够承接父辈的余荫,成为把持政权的人物。
权力来得如此轻松,自然不会想着去奋斗了,可想而知这些平时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门阀子弟们的真实水平。
他们能力不行,搞派系斗争倒是挺厉害的,蜀国后期东州派益州派与荆州派之间的争斗,也是导致蜀国后期没落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自然是人才凋零了,毕竟这样的环境之下,又怎么可能会出现过多的人才。
李瑄自然要从现在开始着手,改变这个局面。
第一步就是要改变臃肿的官僚体系,在跟刘备彻夜沟通之后,李瑄开始了一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改革。
一个政权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除了开疆拓土的谋士武将,整个内部的各种政治制度与官僚体系,影响也是极大的。
李瑄的改革,就是针对这两方面,通过设立更为高效的行政机构,从而让整个地盘的权力更加集中,办事也更为有效率。
具体的方法,就是实施李瑄改良过的内阁六部制。
其实之前在荆州的时候,李瑄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那个时候刘备的地盘不算很大,可以但没必要。
但现在,刘备的领土已经够大了,这个时候正好需要一场这样的变革,也可以变相削弱门阀与世家大族的权力。
在李瑄的主导之下,刘备的麾下权力最大的机构是内阁,目前暂定的成员有李瑄自己、诸葛亮、法正、马良四人。
诸葛亮自不必多说,无论军事内政,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内阁实际上就是分化了宰相的权力,对于有着宰相之才的诸葛亮来说,内阁必须要有他的一席之地。
法正是迎刘备入蜀的功臣之一,而且他自身的能力也是不弱,又是益州派系之人,这个位置必须要给。
马良是荆州派的代表,他的内政能力也很强,为了平衡之道以及人尽其用,李瑄给了马良一个席位。
内阁之下便是六部,李瑄将三省制废除,以内阁来代替,这样能提高效率,内阁属于决策机构,而下面的六部则是执行机构。
因为是执行机构,所以荆州交州益州三地,每一地都有六部存在,独立负责各项事务,这样保证了三块地盘的协调性。
其中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这个位置是很重要的,权衡之下,李瑄选择了简雍担任荆州吏部尚书,简雍跟随刘备多年,德高望重,内政能力也比较强,综合起来,最是合适。
益州的吏部尚书之位,李瑄交给了张松,他在迎刘备入蜀也立下大功,才能也是足够,掌管吏部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