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有粮有人之后,再进行扩张。
因为李瑄现在想来,连年的征战对刘备这边来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以荆州的富庶程度,还常常陷入缺钱的窘境。
这足以说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还是那句话,打仗其实拼的是经济,这些年自己,包括刘备,其实一直是在走钢丝,只要有一步踏错,就会万劫不复。
现在有了益州这么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最要紧的,肯定是好好建设。
把军队弄清楚之后,李瑄打算着手再建立三所学校,一所建在荆州的长沙,一所建在成都,一所建在南海郡的番禺。
现在刘备的地盘大了,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荆州白鹿书院的早期的学员,许多都已经毕业,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让之前还对李瑄的新学半信半疑的人们,全都对白鹿书院趋之若鹜。
李瑄所创立的这些学科,彻底被世人所承认。
前往白鹿书院求学的人,早就踏破了门槛。
学校就这么大,根本收不了这么多学生,而刘备这边对人才的需求又很大,只有扩建学校了。
于是长沙的岳麓书院应运而生。
只是就这么两所书院,全都在荆州,未免对益州和交州的人来说不太公平,而且现在益州与交州都设立了礼部,若没有教育,那未免贻笑大方。
于是李瑄亲自出马,在成都郊外,创立了熊猫书院,很多人不解李瑄为何会取这样的名字,李瑄只是神秘笑道:“因为熊猫是从成都走出去的国宝,我本人又很喜欢熊猫,仅此而已。”
虽然这番话依旧让人听得云里雾里,但李瑄如今权柄极重,也没人会不识趣的在这方面与他争论,于是熊猫书院也慢慢建了起来。
交州也是一样,南海郡的番禺城,在甄家过去之后,发展的极其迅速,如今早已经成了第二个新野,商业贸易非常发达。
只是文化方面还是比较落后,交州一些有心学习的人还要不远万里跑到荆州去,长期这样下去,交州百姓肯定会有意见。
在董允费祎他们的强烈要求之下,李瑄也批准在番禺城创建了一所学院,名叫中山书院。
三所学院先后动工,李瑄已经要求司马徽想办法弄到足够的教师,只要等书院建好,立刻开始运行。
这些事情都是大事,让李瑄忙得焦头烂额,简直比打仗还要累。
以致于当李瑄听到川南战事不利,孟获已然快要接近武阳的时候,刘备召集他出面商议对策的时候。
李瑄的心里的第一想法居然是——带兵出征孟获?好耶,终于可以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