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的五万西凉军两万编入汉军步兵,剩下的三万,刘循将他们编成三十个千人队,每个千人队由兵士们自己选出千夫长,然后刘循再给千夫长配备一个参军,一个司马,一个长史。
当然,这三个人都是由刘循从汉军中挑选出来。
参军负责出谋划策;
司马严控军纪;
长史记录征战有功人员。
这三个人既可以监督千夫长,还能避免这三十个千夫长成为新的地方割据势力。
因为刘循给这三十个千夫长下达的任务就是命令他们各自率领自己的千夫队去攻占大汉王师还来不及占领的城池村镇。
不准抢劫杀戮奸淫老百姓,但是对于胆敢抵抗的城池村镇,攻占之后,允许抢掠世家豪门。
抢掠金银财宝的三分之二和粮食的半数,四员将领就地瓜分,剩余的充作军队粮饷。
刘循的这种做法,既是为了让被他变相裁汰的老弱有活干,同时也是为了打击世家豪门。
试想,只要准许这些千人队抢掠世家豪门了,这整个凉州就没有一个世家豪门不会抵抗,就算不抵抗,他们编也会编着世家豪门抵抗。
等他们做了之后,做得过了之后,就杀几个千夫长、参军、司马和长史整肃军纪,即得民心,又得财货,还可以教育全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就是处置杨阜了。
依照刘循的本意,他想留着杨阜,但是真正将马超赶出凉州的其实就是杨阜。
那样的话,马超就一定要杀杨阜以报仇。
现在凉州还没有平定,刘循多多少少还得给点面子马超,所以他没有说不杀杨阜,也没有说要杀杨阜,而是答应马超,在平定了凉州之后,在冀县对杨阜进行公审,由百姓来决定如何处置杨阜。
这样做就可以表现得刘循公开公正公平。
但是刘循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既是为了满足马超的私欲,也是想看看杨阜的底色。
如果杨阜真的如史书上记载的死后“家无余财”,那么在百姓中的声望就应当不会很差,那留着杨阜,马超也无话可说。
这叫民心不可违;
相反,要这杨阜和益州的世家豪强是一个样子,那刘循留着他又有什么必要呢?
杀一人,麾下的将领高兴,百姓欢呼,杀之,可也!
八万西凉起义军整编完毕之后,杨阜关押在天水大牢,刘循率领全军开始往武威进发。
赵云的运气没有马超好,或者是说对于骑兵攻城这一套战术,赵云确实没有马超玩得溜。
虽然,成公英、张既被赵云率领三千骑兵杀得不敢出城,但是赵云也无法拿下武威城。
当刘循率领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之时,曹洪、朱灵早已从安定、北地两郡,逃往了并州。镇守武威的成公英和张既也意识到城池难以保守,大势已去了。
虽然他们知道大势已去,但是他们知道马超就在刘循的军中,所以不肯投降。
那刘循就没有办法了。
只好下令,全军发起对武威的猛攻。
在一拨又一拨铺天盖地的箭雨洗礼之后,步兵扛着云梯进攻。
仅仅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大汉的军旗,插上了武威城头。
成公英重伤被擒,张既死于乱箭之下。